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二 )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据《玉作图》所载 , 砣具是一种圆盘状的制玉工具 , 以旋杆固定在砣机之上 , 利用外力带动 , 配合解玉砂来回转动、磨耗玉料 , 达到切磋琢磨的目的 。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砣具的应用
(采自清代李澄渊绘《玉作图》)
1、砣具的种类
从古代玉器表面遗留痕迹分析 , 古时使用的砣具应有宽砣、细砣、大砣、斜砣和平砣五种 , 并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或使用年代 。 如宽砣盛行于红山文化时期 , 主要用于雕琢纹饰和镂空;大砣和细砣普遍出现在各个时期 , 分别用于切割和琢纹;斜砣专门用于雕琢纹饰 , 以西周和汉代较为常见;平砣则用于打磨 , 也是历代皆用的工具 。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各式砣具
2、砣具的使用特征
砣具本体虽大小厚薄各不相同 , 边缘也有薄刃与平钝的差异 , 但中部较厚、边缘扁薄的基本造形稳定 , 使得切割琢磨的玉料通常会在器表留下“中间宽深、末端尖浅”的制作痕迹 。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新石器时代 石斧
3、砣具的功能
砣具切割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 有双向对切与单向切割两种 , 多用于玉斧、玉管、柱形器或锥形器等器物的制作 , 为避免单向切割造成的大幅偏移 , 一般采用双向对切法进行 。 浙江省余杭县瑶山出土的柱形器 , 腰际残留有五道中间宽深、两端尖浅的横向凹痕 , 即具有明显的砣具使用特征 。 相同切割痕迹还可见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羊羔庙遗址出土的玉斧之上 。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砣具切割示意图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新石器时代 玉环
砣具打孔通常以砣具两边双向对磨或用砣具配合桯具打孔的方式制作 , 往往会在透空处留下中间宽深、末端尖浅的的砣磨痕迹 , 并且所出系孔多呈椭圆形 。 这种功能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 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遗址出土的一件石刀 , 以及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一号墓出土的玉龟 , 穿孔处均可见此类砣磨痕迹 , 可为砣具打孔例证 。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砣具打孔示意图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新石器时代 玉刀
以砣具制作镂空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地区 , 大多采用双面对磨的方式制作 , 透空处呈现中间宽深、末端尖浅的形态 , 透空边缘扁薄如刃 。 辽宁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大墓出土的勾云形佩中部漩涡状透空即为典型的砣具镂空 。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兽形玉佩
解玉砂|认识古代的治玉工具
本文图片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兽形玉佩(未完工)
砣具琢纹历代虽选用的砣具种类有别 , 但操作方法却基本相同 。 圆盘状的砣具是以边缘部分琢磨玉料 , 每次琢磨只可完成一道短线 , 因此必须分段连续雕琢才能逐步完成一个完整的切割或琢纹工序 。 因此 , 纹饰中长线的处理通常均会出现数道宽窄不一、末端尖收的短线衔接痕迹 , 转折处还见有短线衔接所造成的歧出现象 。 浙江省余杭县瑶山、反山等地出土的良渚文化琮形器 , 器表平行线纹即多有宽窄不一、末端尖收的短线衔接痕迹 。 此外 , 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玉璧所饰涡卷状谷纹另可见短线衔接形成的明显歧出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