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访黄梵:普通人也需要写诗的生活,需要写诗充实自己的精神( 二 )


1
用白话建立“诗意”有无方法?
新京报:关于《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这样一本书 , 大概不得不问的一个问题是:诗是可教的吗?进一步说 , 你认为诗的哪些部分是可教的?与此相对 , 应有不可教的部分 , 如果有的话 , 不可教的部分是什么?
黄梵: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 光靠辩论 , 我想一百年也辩不出结果 , 就像北美和英国认为写作可教 , 欧洲大陆却不以为然 。 我主张用实践和系统性的思考来回答 , 蜻蜓点水的思考 , 会误入歧途 。 普通人对新诗有太多误解 , 以为新诗是彻底自由的 , 看不到诗意是一个巨大的约束 , 看不到新诗有内在的形式 , 看不到生活与诗意的关联在哪里?很多诗人神话 , 对理解诗歌也许大有裨益 , 可是对写诗恰恰成为障碍 。 诗人神话会让写作者大而无当 , 对从生活到诗歌的许多通道视而不见 。 写诗永远要去处理具体问题 , 比如 , 诗意如何用白话建立?有无方法?如果你不放弃语言的道德 , 你就不会找到方法 , 你会以为那个从整体浮现出来的文学道德 , 会时时刻刻指导着每个词的写作 , 这是需要祛魅的 。
写诗课其实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 一批零基础的人 , 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半年或一年或两年 , 就走完一般需要十年才能走完的“成长期” , 成为专业诗人 , 我认为 , 先把诗意的形式训练与道德分开 , 是关键 , 这部分是完全可教的 , 为此我总结了产生诗意的一些模式 。 等模式训练完了 , 再回归道德并不迟 , 就如同你写书法临帖时 , 无从谈论表达个人性情的艺术道德 , 只有当你可以自如书写时 , 道德才会真正回到笔端 。
【诗歌|专访黄梵:普通人也需要写诗的生活,需要写诗充实自己的精神】这些模式 , 也揭示了诗意的本质 , 很容易让写作者换双眼睛看生活 , 找到生活与诗意的关联 。 不可教的部分 , 就在于每个人的悟性不同 , 就算掌握了制造诗意的模式 , 将它用来表达自我 , 也会有一般和出色之分 , 因为境界是只可意会的 。 凡涉及情感和思想的事 , 哪怕课上提供了它们和诗意的关联方式 , 不等于说就能用到出神入化 。 但方法的训练 , 通常能把学员提升到专业水准 , 如何进一步成为优秀诗人 , 甚至大师 , 这是不可教的 , 得靠勤勉和天赋 。
新京报:写作课的内容 , 应该是建立在你本人的诗学观念之上的 。 概括地来讲 , 你有怎样的诗学主张?对你来说如何判断一篇文字是“诗” , 以及一首诗优于另一首?
黄梵:很多人以为 , 写诗课贯穿的只是我个人的诗学 , 不一定有普适性 。 不是这样的!写诗课的讲授顺序 , 与任何写作课都不一样 , 我模拟了一个人学写诗的全过程 , 先从厘清观念入手 , 再从最难的单句开始 , 慢慢回到整体 , 回到文学道德 , 与这个过程并行的 , 是我对整个过程的系统性思考 , 努力揭示每个环节做法的本质 , 以一己之力来正本清源 。 我恰恰隐藏了个人的诗学倾向 , 比如 , 我倾向写准确的意象 , 但书中只是把它作为诗歌的两种倾向之一 , 并用相等篇幅介绍了与之相对的多义意象 , 同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 。
我比较欣慰的是 , 这本书没有写于青年 , 不然就很难避开这个自我辩护的陷阱 。 书中不光提供了方法 , 也试图为诗歌提供一个人类学的思考基础 , 让后来者可以避开饶舌的表象 , 继续思考前行 。 如果回到个人主张 , 我主张诗意要和生活经验融通 , 准确表达情感或思想 。 这个要求很高 , 很多专业诗人也不容易达到 。 判定一篇文字是否是“诗” , 当然看诗意是否足够 , 书中有一节“最小诗意单元” , 专门谈了这个问题 。 永远不会有计量器 , 告诉你一首诗比另一首优秀多少 , 但经过意象、观念的训练 , 学员基本能看出不同诗的优劣 , 因为他们对诗意的浓淡、优劣 , 已经有了能分出层次的诸多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