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弼与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开创|中国考古百年( 四 )


丝绸之路沿线古代文明具有复杂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 , 要做好丝绸之路考古 , 就必须谙熟历史、民族、宗教、地理、气象、地质、生物等众多人文、自然学科的相关知识 。 黄文弼本就具备深厚的历史文献功底 , 在长期的实践中又逐渐提高了田野考古业务素质 。 他所参与的历次考察 , 多有从事不同专业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参与;而他在考察时热心社会 , 关注民生 , 对民族、风俗、宗教等亦多有涉猎;还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 , 进一步提出了“三重证据法” , 即将“文献史籍、考古新材料和实地考察三者结合起来” 。 由此黄文弼成为中国最早从事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的学者之一就不足为奇了 , 从他的诸多著作中 , 就可以看到他对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成果的熟练掌握 。 特别是1943年举办的学术讲座《考古学与其他科学之关系》 , 他详尽陈述考古学与历史学、地理学、语言文字学、地质学、人类学的关系 , 并指出除此之外 , 化学、动植物学对考古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 这种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相当先进 。
|黄文弼与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开创|中国考古百年
本文图片

▲ 学术讲座:考古学与其他科学之关系
黄文弼《学术讲座:考古学与其他科学之关系》 , 刊于《读书通讯》第78期 , 1943年 , 第4—5页 , 从中可见黄文弼先生广博的治学眼光和不以学科畛域自限的学术格局 。
黄文弼还将自己多学科的理念应用于教学 。 在西北大学设立的边政学科 , 必修课程即包括边政学概论、中国边疆史、中国边疆地理、边疆语文(分蒙藏回文)、人类学、民族学、语音学、考古学、边疆社会调查等 , 此外还有多门选修科目 。 至于边政系的课程实践 , 则包括骑马术、游泳术、摄影术、绘画术等 。 边政系学生们每年6月前后 , 都要安排前往西北甘、青、新等地实习 , 对考古、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进行综合考察 , “俾达学以致用之目的” 。
今天 , 中国的丝绸之路考古事业不断发展 , 蒸蒸日上 。 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需求 , 丝绸之路考古采用多学科结合的方法 , 在多个领域获得了显著突破 , 为恢复丝绸之路真实历史风貌、维护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 中国考古人的足迹不仅仅遍布国内 , 在中亚、西亚、南亚、北非乃至欧洲的丝路沿线 , 都有中国考古的旗帜飘扬 。 中国学者始终以平等、开放、包容的理念 , 与各国学术机构和学者精诚合作 , 积极推广中国的考古理念和技术 , 同时尊重当地的国情、文物和历史 , 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许 , 传播了文化、传递了友谊、促进了丝路沿线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 这不仅传承发扬了黄文弼等先驱者对丝绸之路考古事业的开辟之功 , 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告慰 。
注释(略)
本文摘编自《黄文弼与丝绸之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 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21.10)一书 。
ISBN 978-7-03-063633-1
责任编辑:孙 莉
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照片以及档案资料 ,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开创者 , 被誉为“西北考古第一人”的黄文弼先生的生平履历和主要成就 。 本书适合于从事文物考古、历史研究 , 特别是对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关注的广大学者 , 以及对此感兴趣的公众参考阅读 。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