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收藏天下——瓷间赏雪冬景绝

下雪 , 是迷人的景致 , 更是冬天的极致 。 对于冬天来说 , 雪是点缀 , 是装扮 , 更是灵魂 。 冬日不可无雪 , 就像春日不可无花一般 。 古人把对雪的喜爱绘制在瓷器上 , 因此便有了丰富多彩的瓷间雪景 。 今天 , 就以笔者和藏友收藏的四件瓷器为例 , 赏一赏冬雪 。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瓷间赏雪冬景绝
本文图片

墨彩梅瓶
墨彩梅瓶 , 山间初雪 。 “况值群山初雪满 , 又兼明月交光好 。 ”在北宋文人张昪看来 , 山间初雪 , 明月皎洁 , 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美景 , 比追求名利、纵情歌舞 , 更赏心悦目 。 笔者收藏有一对清代的墨彩梅瓶便描绘了山间初雪时的迷人景致 , 只见在雾气蒙蒙的山间 , 有一处院落 , 草屋木门 , 石墙石阶 。 院前 , 山石堆垒 , 树木茂盛 , 有一老一少两人 , 老人在扫雪 , 少年在玩耍 。 树木和草屋并未变白 , 看来 , 初冬的雪量并不大 。 这对梅瓶圆口外撇 , 短颈 , 丰肩 , 束腰 , 圈足 , 高38.5厘米 , 口径6.7厘米 , 底径13.9厘米 。 瓶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底款 , 看来是雍正年间制作的 。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瓷间赏雪冬景绝
本文图片

粉彩赏瓶
手绘赏瓶 , 瑞雪迎春 。 “野客预知农事好 , 三冬瑞雪未全消 。 ”在南宋诗人戴复古眼中 , 三冬瑞雪 , 无疑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 藏友老张收藏的一对民国的赏瓶 , 便描绘了三冬瑞雪的动人景色 , 只见山脚下有一个村落 , 小河流淌 , 屋舍俨然 , 树木已经是“玉树琼枝” , 道路更是白雪皑皑 , 有几个大人正艰难行走在道路上 , 有几个孩童显然乐见天降瑞雪 , 他们奔跑着 , 玩耍着 , 快乐异常 。 这对赏瓶敞口 , 长颈 , 削肩 , 腹部略鼓 , 圈足 , 高43.7厘米 , 口径9.6厘米 , 底径13.7厘米 。 在瓶上有题款 , “瑞雪迎春” , “甲子年秋月 , 何许人画于珠山” , 看来 , 这对赏瓶出自民国制瓷大师、“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之手 。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瓷间赏雪冬景绝
本文图片

天青釉双耳尊
双耳尊上 , 湖山飘雪 。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南浦清江万里桥 。 ”唐代大诗人杜甫放眼望去 , 山间飘雪 , 清江凄迷 , 山河破碎 , 故园难回 , 这种无比沉痛的心情 , 只有历经乱世的异乡之客才会懂 。 藏友小夏收藏有一只民国的天青釉双耳尊 , 正把湖山飘雪的美丽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 只见群山连绵 , 江湖平静 , 松树苍翠 , 楼阁别致 , 雪落之时 , 山无鸟飞 , 径无人迹 , 万物肃穆 , 河山辽阔 。 这只双耳尊敞口 , 束颈 , 颈有天珠状双耳 , 溜肩 , 鼓腹 , 外撇圈足 , 高36.7厘米 , 口径13.5厘米 , 底径19.8厘米 。 尊上有题款 , “湖山奇秀” , “邓必浩画于珠山” 。 邓必浩是民国时期活跃在景德镇的制瓷名家 , 因此笔者判断这只尊是民国时期制作的 。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瓷间赏雪冬景绝
本文图片

粉彩帽筒
粉彩帽筒 , 踏雪访友 。 “晓饮一杯酒 , 踏雪过青溪 。 ”在唐代诗人孟郊看来 , 踏雪访友这种特立独行的举动 , 不失为人世间美妙的风景 。 藏友老赵收藏的一只帽筒 , 无疑为踏雪访友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 只见风雪漫漫 , 山苍草白 , 白雪压弯树枝 , 淹没荒径 , 有一老一少两人正在雪中艰难行走 , 他们要寻访隐居山间的友人 。 这只帽筒呈圆筒状 , 圆口 , 圈足 , 高15.6厘米 , 口径5.5厘米 , 底径5.3厘米 。 在帽筒上有题款 , “路出寒云外 , 人归黄昏时” , “壬寅年冬月余文襄作于艺术瓷厂美研室” 。 余文襄是我国制瓷大家 , 按照他生活的年代 , 壬寅年应为196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