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东平学派@李谦,元代的“东平四杰”之首,人称“翰林十五载,中外无异词”

李谦(1234—1312),字受益,号野斋,元代东平路东阿(今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镇东堂子村)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在朝为官,曾经辅佐元朝四位皇帝,堪称国之重臣。说他是文学家,是因为他少年时就学于东平府学,日记数千言,作赋很有名。说他是教育家,是因为他先后在东平府学教授学生,“生徒四集”,多有成就。
【 元朝东平学派@李谦,元代的“东平四杰”之首,人称“翰林十五载,中外无异词”】虽然元朝疆域广大,横跨亚欧两洲,但这个马背上打下来的江山并没有永固万世,从1271年建立,到1368年灭亡。仅仅历时97年。在历史长河中,97年,不过是白驹过隙般短暂,真可谓短命王朝。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元朝有11位皇帝。其中,李谦为元朝四代皇帝治国决策所倚重,他为国设宪、制定纲纪,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
在元朝,知识分子和汉人是最受压迫的时期,李谦被召入朝辅政,并受到忽必烈推崇,如果没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是不会达到这样地步的。
元朝东平学派@李谦,元代的“东平四杰”之首,人称“翰林十五载,中外无异词”
文章插图
【他,“东平四杰”之首 教书不收学费】
李谦出生那年,正值蒙古攻下汴梁(开封),金哀宗自缢而死,一度雄踞北方的金朝灭亡。虽然是乱世,但出生在从医家庭的李谦天资聪慧,幼时就能用一天的工夫记住数千言诗文,还能写赋作诗。幼年的李谦已读过诸多儒家典籍,因此被称为才子。 
东平,是处在京杭运河中心的重镇,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当时,严实领东平行台,他在东平路招揽名儒,兴学养士。
当时,著名的儒士王磐、宋子贞、商挺、李昶、刘肃、张昉、徐世隆等人都到了东平,东平府学大儒云集,在当时成为国内名重一时的地方府学。元宪宗五年(1255年),东平府新学落成后,首批府学生员六十余人,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选拔了李谦与徐琰、孟祺、阎复等四人,号称“东平四杰”,
李谦凭借自己的才学居于首。“东平四杰”后来都成为著名学者,入仕以后皆为元初名臣。
李谦在东平府学学成后,被选任东平府学教授,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累官至万户府经历之后,又回到东平任教授。在以前,教授没有俸禄,郡里从儒户那里征收一百两银子作为酬金,李谦辞谢说:“我家并不特别贫穷,怎么能够像积货经商那样做呢?”因此,他从不收学费。那时,穷人家的孩子哪读得起书,听说李谦不收学费,投其名下的学子像潮涌一般。
李谦教书不收学费,学子们的家长也是明事理的人,况且,人家孔子教书还得收学生的“束修”。于是,有的学子家长就主动拿出银两,送到学馆里,但都被李谦一一婉拒了。
他教学认真督促,生徒多有成就。其府学弟子王构,善词赋,弱冠以词赋中选,被授以东平行台掌书记,后官至济南路总管、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王构有文集三十卷。
其府学弟子李之绍,在家乡平阴教书,一生“惟以教育人才为心”,后来为著名的教育家,曾被李谦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推荐到朝里,从事《纂修世祖实录》,后升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
其府学弟子曹伯启,成绩优异,后官至集贤学士,御史台御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李谦的培养和扶持,因此十分感念恩师的栽培,在其文集《汉泉漫稿》中,有多篇诗文写到李谦,其《寿李野斋学士》一诗,尽现了对恩师李谦学术与人品的双重美赞:
紫禁衣冠旧绮园,玉堂仪彩更清温。
自然官职名何重,无事威严道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