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东平学派@李谦,元代的“东平四杰”之首,人称“翰林十五载,中外无异词”( 二 )
万里春融谁可继,一宗元气谅斯存。
瓣香献寿梅花底,愿比岷山活水源。
在古代诗词中,紫禁代指皇宫,绮园代指隐士,通读曹伯启此诗,可见他在恩师的寿辰到来之际,怀想李谦无论是在东平归隐之时,还是回到京城翰林院任学士,他都不以官职名声压制别人,而是以自己的学问治理才能傲然独立。李谦作为一代大儒,他自带一身儒学精华生成的风度,时时刻刻像万里春风带给人们成长与生机。曹伯启说在恩师寿辰之日,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深恩,继续跟随恩师学习儒学、历练人格,愿老师的事业如高山流水连绵不断。
文章插图
【他,才学出众 跻身翰林院】
元世祖元年(1260年),忽必烈采纳大臣刘秉忠的建议。设立中书省总揽政务,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权,设立御史台掌管司法。一个游牧民族完成了嬗变。
东平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也是国内传播儒学的重要基地。当时,东平人在学术界和文学界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商挺被忽必烈征召到朝廷后,提倡儒学,使儒学又前进了一步。后来,王鹗推荐王磐、李昶、徐世隆为翰林学士。至元十二年(1275年)翰林学士王磐推荐李谦成为应奉翰林文字(正六品)。应奉翰林文字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负责起草诏令,或者奉旨撰写文字。当时朝廷的诏令,多出自李谦之手。
至元十五年(1278年),李谦晋升为翰林待制(正五品)。忽必烈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上都与大都并称两都,都是元朝皇帝军政最高级指挥中枢。李谦作为侍从随忽必烈出行。这次出行,李谦给忽必烈留下的印象不错,忽必烈赐给了他银壶和藤枕。
至元十八年(1281年),李谦被擢升为翰林直学士(从三品),跻身翰林院中高级文职官员之列。后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在翰林院任职十五年。“野斋才德高,闻望江河驰。翰林十五载,中外无异词。”好友张之翰写诗赞美李谦才德盖世,就像江河流水,虽在翰林院任职15年,但一直是“清流”的楷模,赢得了朝廷内外的交口称赞。
文章插图
【他,辅佐多位皇帝 成为元朝重臣】
至元十八年(1281年),李谦升任翰林直学士后,为太子左谕德。给太子当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谦在东宫与元世祖当时立的太子真金(裕宗)住在一起,形影不离。在此期间,李谦向元世祖及太子进呈了要做的十件事:即正心诚意、和睦亲族、崇尚节俭、委婉劝谏、停止兵战、亲近贤能、尊崇儒学、制定法律、辨正名分、革除弊政。元世祖看到李谦提出的治国十条后,对李谦很赞赏,立即逐一颁布施行。
李谦教的第一个太子裕宗(真金太子),身患重病,没等到接班临朝执政就不幸去世了。裕宗去世,李谦非常悲痛,原因是李谦每时每刻教育裕宗要当个宽宏大量、不歧视汉人、各族共和的好皇帝,裕宗听到老师的教导虚心接受,所以裕宗遭到不幸,李谦一时心情难以平静。
裕宗死后,忽必烈又让他辅佐尚未确立太子名分的铁穆耳,即后来的成宗皇帝。李谦对他讲汉人的风俗习惯,讲汉人历朝治国得失。元世祖和太子,不但没有反感,且更加赞赏李谦,升侍读学士。
忽必烈虽然为了便于统治,把都城搬到了北京,但他留恋故土,经常去上都的皇宫里住。在上都,元世祖忽必烈招群臣商讨国事之余,赐宴大臣。在宴席上,元世祖特别照顾李谦,说:“我知道你酒量不行,那就赐给你一杯葡萄酒,你饮后,可以去休息”,于是,忽必烈便令近侍三人扶李谦到卧室休息。你看,忽必烈对李谦多体贴,让身为臣子的李谦感动啊!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李谦因足疾辞归。
- 元朝!古代有一小国,连史书都没有写,却因金庸的小说火了起来
- 艺术|著名画家原东平走进万州书画超市
- 大师!元朝大师写下一书法,起初给谁谁不要,如今一举卖出4620万元
- 朱元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有张三丰的记载,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 儒家学派@凡事有利皆有弊,那么儒家思想的弊端都有哪些呢?
- 墨家&史上唯一能跟儒家抗衡的学派,为何突然从中国历史消失了?
- 元朝&成吉思汗后裔,更姓改名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 常遇春&元朝武考前五强陈友谅勉强第五,花刀太岁第二,头一位名不虚传!
- 隐居&难以企及的元四家,在元朝压迫政策下选择隐居,山水画成后世经典
- 孟子·告子上|稷下学派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