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的教案《芦花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
2、速读全文,复述全文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重点词句 , 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感受品味孙犁作品的明丽清新的笔调,秀丽隽永的风格 。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
二、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 , 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
(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作者介绍:孙犁 ,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 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
(三)识记重点字词:
提防dī竹篙gāo苇塘wěi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蹿cuān仄歪zè 趴pā扒bā 飒sà转弯抹角mò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儿——交通员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
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2、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
(五)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1、爱国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
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 , 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
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 , 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 。
C、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勇敢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2、爱憎分明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 。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血来还 , 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
3、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 , 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 。鬼子扫射机枪 , 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 不好意思去见部队 , 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 , 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 , 老英雄的全部功过 , 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
2、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战争的人民性问题)
老头子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 他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练习
1、巩固字词
2、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3、课后练习预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2、文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
明确: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
二、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讨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 。
明确:(1)小说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 , 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第1段)
【分析】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 , 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 。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 , 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
C、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 , 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 , 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 。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 , 眼望着天边的北斗 。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 。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 。她们长大成人了 。”(第13段)
【分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 。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 。在生活的道路上 , 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
(3)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 奔着东南去了 。
(4)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
(7)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
(8)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
(9)在那里,鲜嫩地芦花 , 一片展开地紫色的丝绒 , 正在迎风飘撒 。
总之: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 , 孙犁笔下的景物 , 不单纯是一种点缀 , 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 。在他的小说里 , 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 , 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即可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 。(《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
三、探究置疑
1、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 。另一方面 , 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 。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 。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第48—50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 , 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 , 说说罢了 , 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
B、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 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 。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 。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 , 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 。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 ,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 。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 , 然而,第8段写道:“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四、作业练习
1、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
为 。”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
2、阅读课外阅读上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分析两文的异同 。
3、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 , 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 第1,2,5单元课文学习重点!...【芦花荡教学设计_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1,2,5单元课文学习重点!...】我想应该期中考是考背影的 或者是阿长与《山海经》
具体重点么 “教案学案”上应该有
- 芦花荡老头子的性格_芦花荡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现在哪些方面昂,,
- 芦花荡主要内容_《芦花荡》句子含义
- 老王教学设计_大班语言课文勇敢的心怎么写教案
- 给予树教学设计
- 秋千作文网_小女孩荡秋千作文20字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_幼儿园教案课时安排
- 碧波荡漾的意思_盈盈碧波的意思是什么
-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_中班语言《小河和白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