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的时间,别人的流量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年轻人|你的时间,别人的流量】跟几个朋友聊“信息超载”这个话题 , 聊着聊着 , 都被自己身上平常浑然不觉、却极易谋杀时间的习惯吓着了:收藏了很多长文章 , 却很少阅读;本来读某文 , 却很容易随链接跳到其他信息;拿起手机做某事 , 很快被信息吸引最后忘记要做啥;睡前刷视频 , 刷着刷着一两小时就过去了;对某件事本有判断 , 但信息看多了就没主见了 。 远超我们大脑能处理的信息 , 让我们不断在焦点中转移 , 寻找多样性和刺激性信息 , 严重损害了我们思考的能力 , 夺走了支撑我们耐心和长时关注的“深度注意力” 。 我们是信息巨人 , 却可能变成知识侏儒!
学者刘擎在一个访谈中提到的“喜欢独处又迷恋信息 , 是年轻人的存在性焦虑” , 戳中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焦虑痛点 , 他说:年轻人一面喜欢独处 , 一面又热衷于获取信息 , 担心自己out了 , 这是存在性焦虑的一个征兆 。 信息茧房给在困惑时代的人提供了一种虚假的解决 。 这是算法造成的 , 它把你喜欢的同类的东西喂送给你 , 让人有一定的稳定性 , 但这是以世界的部落化为代价的——是的 , 必须做减法 , 从同质信息的迷恋和娱乐围猎中跳出来 , 我们才能获得新知 。
哪是你在消费信息?分明是信息在消费你 。 信息与知识最大的区别在于 , 知识是滋养你的东西 , 让你越来越厚重 , 而信息是对你的消耗 , 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 最后都折算成别人所收割的流量 。
1934年 , 诗人艾略特在一首名为《岩石》的诗中发出灵魂三问:我们在生存中失掉的生活在哪里?我们在知识中失掉的智慧在哪里?我们在信息中失掉的知识在哪里?——尤其是最后一问 , 直击困于信息过载茧房中现代人的软肋 。 信息构建的茧房 , 只有知识带来的眼界扩展才能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