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缂丝、昆曲、打铁花、皮影……非遗为综艺影视“锦上添花”( 二 )


非遗文化|缂丝、昆曲、打铁花、皮影……非遗为综艺影视“锦上添花”
本文图片

还有一些剧集则是围绕非遗传承展开叙事 , 比如《一剪芳华》以旗袍制作工艺为切入口 , 讲述一代华服大师的成长故事;《一代匠师》以莆田工艺美术发展为主题 , 讲述一代木雕名匠的传奇人生;《早安 , 故宫》中 , 女主人公从故宫文物入手 , 破解非遗传承难题;《昔有琉璃瓦》《月里青山淡如画》中 , 主人公分别是承接非遗技艺的文物修复师和古玩修复师……影视创作者用镜头语言和传奇故事 , 呈现出了传统文化的服饰之美、礼仪之美、语言之美、书法之美 , 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
业内:要把传承与创新融合得恰到好处
“其实没有什么流量密码 , 只是我们敏锐捕捉到现在年轻人对于国家、民族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也不是我们很牛 , 是中国传统文化牛 。 ”当“中秋奇妙游”收获一片叫好声之时 , 总导演路红莉曾经这样表示 。
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故事创作和综艺制作 , 利用影视作品普及非遗知识、传播非遗技艺 , 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 不管是综艺里游戏的方式 , 还是非遗元素和剧情的结合 , 都让观众对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有了更多的了解 , 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 从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播中去 。
在创作中怎样用好影视化的手段传播非遗?业内人士也有一定的思考 。
首先是合理化呈现 。 网剧《当家主母》为了呈现真实的视觉效果 , 剧组提前专门定制了大量缂丝真品 , 但一切都是为剧情服务的 。 制作人通过微博表示 , “弘扬传统文化 , 必须要故事好看” 。 因此 , 缂丝、昆曲等非遗元素都是围绕剧情进行合理化呈现 。
非遗文化|缂丝、昆曲、打铁花、皮影……非遗为综艺影视“锦上添花”
本文图片

此外 , 表达方式上 , 创作者更倾向于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 , 达到情感共鸣 。 比如“登场了”系列以纪实与真人秀相结合的拍摄制作手法 , 以青春视角及年轻化表达方式 ,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的综艺节目形式当中 , 开启传统文化探索之旅 。 “中国节日”系列把漫画、RAP、电音、街舞等潮流元素与剪纸、戏曲、书法、武术、打铁花等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 坚持的是“技术为内容服务” 。 路红莉认为:“尽管我们掌握的技术可能不是最先进的 , 硬件也不是全国最好的 , 但为什么做出来的效果很好 , 就是很好地为内容服务了 。 我们不是炫技 , 而是每一个特技都会跟内容有很好的结合 , 节目中蕴含着文化的内涵 。 ”
文化的溯源加上现代化的演绎和表达方式 , 强烈地引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 “我们不是做文化的搬运工 , 更多是在做文化的二次元加工者 。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执行策划程万里和徐娜透露 , “最核心的思考还是如何把传承与创新融合得恰到好处 , 用创新的视角、编排、包括拍摄形式与科技融合 , 把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想表达的内涵传递出来 。 ”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莫斯其格
【非遗文化|缂丝、昆曲、打铁花、皮影……非遗为综艺影视“锦上添花”】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