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点 | 朱光潜: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 二 )


教育|观点 | 朱光潜: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
文章图片

▲托尔斯泰肖像 布面油画 71.2cmx95cm 1884
莫斯科特列基亚科夫画廊藏
这些哲学家和宗教家的根本错误在于认定情感是恶的 , 理性是善的 , 人要能以理性镇压感情 , 才达到至善 。 这种观念何以是错误的呢?人是一种有机体 , 情感和理性既都是天性固有的 , 就不容易拆开 。 造物不浪费 , 给我们一份家当就有一份的用处 。 无论情感是否可以用理性压抑下去 , 纵是压抑下去 , 也是一种损耗 , 一种残废 。
人好比一棵花草 , 要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平均的和谐的发展 , 才长得繁茂有生气 。 有些园丁不知道尽草木之性 , 用人工去歪曲自然 , 使某一部分发达到超出常态 , 另一部分则受压抑摧残 。 这种畸形发展是不健康的状态 , 在草木如此 , 在人也是如此 。
教育|观点 | 朱光潜: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
文章图片

▲Bato Dugarjapov
理想的教育不是摧残一部分天性而去培养另一部分天性 , 以致造成畸形的发展;理想的教育是让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得尽量发挥 , 所有的本能都得平均调和发展 , 以造成一个全人 。 所谓“全人”除体格强壮以外 , 心理方面真善美的需要必都得到满足 。 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 , 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枯燥迂腐的清教徒 , 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乐主义者 。 这三种人都不是全人而是畸形人 , 精神方面的驼子跛子 。 养成精神方面的驼子跛子的教育是无可辩护的 。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 它的重要性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 。 儒家教育特重诗 , 以为它可以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 , 以为“礼以制其宜 , 乐以导其和” 。
《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

兴于诗 , 立于礼 , 成于乐 。

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 。 诗与乐相关 , 目的在怡情养性 , 养成内心的和谐(harmony);礼重仪节 , 目的在使行为仪表就规范 , 养成生活上的秩序(order) 。 蕴于中的是性情 , 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 , 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 。 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 , 从伦理观点看 , 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 , 也是最美的 。 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
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 他们的着重点无疑地是在道德方面 , 德育是他们的最后鹄的 , 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 。 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 , 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为美育可以妨碍德育 , 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 。
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 , 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 。 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 , 必须怡情养性 。 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 , 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 。 严格地说 , 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 , 而且到最高境界 , 根本是一回事 , 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 。 从伦理观点看 , 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 , 善也是一种美 。 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 , 美善只有一个字 , 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 , “善”与“美”二字虽分开 , 仍可互相替用 。 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 , 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 。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 , 文章求惬心贵当 , 生活也须求惬心贵当 。 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 , 不仅因其不善 , 也因其丑 , 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 , 不仅因其善 , 也因其美 , 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