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a\u001a\u001a寄韩潮州愈|【推听】《???寄韩潮州愈》 唐,贾岛
寄韩潮州愈
【唐】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 直到天南潮水头 。
隔岭篇章来华岳 , 出关书信过泷流 。
峰悬驿路残云断 , 海浸城根老树秋 。
一夕瘴烟风卷尽 , 月明初上浪西楼 。
本文图片
译 文●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 , 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
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 , 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 , 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
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 , 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
注 释◆
韩潮州愈:即唐代大文学家韩愈 , 时贬谪为潮州刺史 , 故称韩潮州 。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 。 后常用为船的美称 , 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
潮水:河流名 , 今名韩江 , 流经潮州 。
岭:指五岭 。 华岳:即西岳华山 。 篇章: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
关:指蓝关 。 泷流:即泷水 , 自湖南流入广东 , 唐时称虎溪 。
驿路:驿道;大道 。 残云:零散稀疏的云 。
城根:犹城脚 。 一作“城闉(yīn)” 。
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 。
浪西楼:潮州的一处楼阁 , 具体情况不详 。
创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年) , 唐宪宗迎佛骨 , 韩愈上表切谏 , 触怒皇帝 , 贬谪潮州刺史 。 他在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 , 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传到京师 , 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 。
赏 析□
贾岛初为僧 , 好苦吟 , 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 , 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而还俗应举 , 所以他与韩愈感情深挚 。 元和十四年(819) , 宪宗迎佛骨 , 韩愈上表切谏 , 触怒皇帝 , 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 。 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 , 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 。 此诗传到京师 , 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寄韩潮州愈》诗 。
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 , 流露了一种深情的眷念和神往的心曲 。 作者说 , 我的心早与您同乘兰舟 , 水宿风餐 , 一直流到岭南韩江潮水的尽头了 。 两句笔力奇横 , 体现了忠臣遭斥逐 , 寒士心不平 , 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 。 “篇章”即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 作着说 , 你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到京师(“华岳”指代长安)我怎能不内心共鸣 , 驰书慰问?当出关驿马驰过泷流 , 贬谪中的知友就可得到片纸慰藉了 , 这联 , 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 , 肝胆相照 。
韩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 , 海浸城根老树秋” 。 这是互颂衷曲之语 。 “悬”、“浸”二字 , 一高一下 , 富于形象 。 望不到尽头的驿路 , 盘山而上 , 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 。 这是途中景况 。 潮州滨海 , 海潮浸到城根 , 地卑湮湿 , 老树为之含秋 。 这是到任后的景况 , “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 。 “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 , 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 , 人何以堪”之慨 。 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切心情 。
写到第三联 , 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到绝顶 , 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 。 第四联则宕开一笔 , 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 , 月明初上浪西楼 。 ”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 , 能致人疾疫的瘴气 , 总有一天会像风卷残云那样一扫而光 。 到那时 , 皓月东升 , 银光朗照在潮州浪西楼上 , 整个大地也将变成琼玉般的银装世界了 。 月光如洗 , 天下昭然 , 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 , 自将大白于天下 。 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 , 一反其意 , 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
- |新书架丨《潮州传》:向海而生,潮州的大剧注定在大海里揭幕
- 变化|《潮州传》出版:潮州人的精神族谱
- 潮州|潮州人的精神族谱《潮州传》出版:百姓视角,情动于衷
- 广东|《潮州传》出版:潮州人的精神族谱
- 潮州大锣鼓|在舞台上演奏时,大锣鼓乐队规模一般为20余人,游行演奏为40余人
- 市场|潮州工夫茶为啥要用小茶具?手拉壶是怎么回事?小壶为啥走不出去
- 鼻祖|潮州工夫茶为何只配三个杯,要大家轮着喝,说这是茶道鼻祖你信吗
- 英歌队|潮州密码?潮汕英歌 潮人气魄
- 文化|潮州|用绣针和绣线勾勒出锦绣年华
- 广东潮剧院@【文脉颂中华】以青春之力挖掘潮州非遗 当好传承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