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能真正读懂这些玉雕内容的人没有几个?( 三 )


(下图:汉龙)

他认为 , 所有玉雕师的创作意图都必须是“有的放矢” , 这个“的”就是中国文化 , 当然在应用中 , 应尊重玉雕的行业特性 , 进行适当地创新 , 把中国传统中那些“正能量”更多地传递给社会、传播给大家 , 这是他创作的理想和动力 。

多年来 , 王胜利采用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核 , 结合明清时期简洁的形态 ,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比如采用子冈牌的形态 , 一面用文化图形题材 , 另一面用小纂的字体表现内容 , 达成了内涵到形式的高度统一 , 获得了极大的认同 。

子冈原为明代大师人名 , 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品类 , 就是子冈牌 , 王胜利的作品中 , 很大一部分为子冈牌 , 他多按黄金分割比例来制作 , 采用浅浮雕 , 力求体现空、飘、细的艺术特色 。 所谓空 , 就是虚实结合 , 疏密得当 , 以现代艺术讲 , 就是要以“留白”给予作品艺术的想象;飘 , 就是造型生动流畅 , 线条自然飘逸 , 王胜利强调线条的重要性 , 决定了子冈牌的美感 , 这是一个需要经过几十年训练的功夫;细 , 就是做工精细 , 设计精巧 , 巧夺天工 , “一切尽在细节中” , 王胜利的作品 , 尤其注重细节 , 可以说“丝丝入微 , 丝丝入扣 , 动人心弦” , 观王胜利的子冈牌作品 , 比例完美 , 大小适中 , 方圆得度 , 线条流畅 , 字体挺拔 , 方寸之间不仅尽显玉质之美 , 更具玉工之精 。

顺色而为:巧雕的魅力
由于翡翠原料飞涨 , 使得玉雕师的价值被充分体现出来 , 一块中端价位的原料 , 经过玉雕师的巧思妙手 , 完全可以卖出高端的价格 , 这就要求玉雕师要充分利用翡翠材质上的特点 , 因材而雕 , 顺色而为 , 这也是王胜利作品巧雕的魅力 。

“玉不琢不成器”只是对玉雕师初步的要求 , 而化腐朽为神奇却是每一个玉雕师的追求 , 王胜利拿到原料 , 首先会揣摩石头的形态 , 这有点象明代大师王阳明的“格物” , 即要仔细、全面观察翡翠原料的形态、颜色、质地特点 , 根据每一块原料的特点 , 尊重他的形式 , 并不急于画图定稿 , 而是观察 , 静静地观察 , 反复的观察 , 直到有了成熟的想法 , 才会拿起笔 , 将草稿图画下来 , 当然 , 草图并非定稿 , 有时画了又擦掉 , 等待灵感 , 甚至躺在床上休息时有了灵感 , 也会马上起来画稿 , 自我否定 , 再否定 , 为的是完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 对于王胜利来说 , 这是一个痛苦又快乐的过程 。

定稿以后 , 下刀等于他的第二度创作 , 时快时慢 , 遵循灵感 , 又要根据石头出现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 即使大方向不变 , 细节都会随时做出调整 。 他特别强调对翡翠色彩的运用 , 因为翡翠是玉石中色彩最丰富的 , 这也给玉雕题材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 王胜利的每一件作品 , 都能看到他对色彩的运用 , “顺色而为”是他的一个原则 , 利用、突出自然的色彩 , 形成有意境的俏色巧雕的作品 , 就能大大提高翡翠的附加值 。

曾经有件冰种飘花黄皮的原料 , 中间由于较多棉絮杂质 , 货主原来只想做成黄皮的关公 , 王胜利看到后却非常喜欢 , 他一眼就看出这件货品可以做成绝妙的山水件 , 棉絮部分像瀑布 , 黑的地方又像一棵树 。 他不动声色 , 让货主从十厘米厚的料上切下了一片两厘米的切片料卖给他 , 而这一片的价钱等于这原料的价钱 , 货主高兴地接受了 。 当他画完稿打出胚来后 , 货主惊呆了 , 不得不佩服王胜利的巧妙构思 。 王胜利将这件料设计成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 俏色微雕 , 生动形象 , 原料只有两千元 , 作品还未完工就有人出了六万元的价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