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鉴赏|碑帖的大故事与小段子( 二 )


鉴赏@鉴赏|碑帖的大故事与小段子
文章插图
寒具
苏轼《寒具诗》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四】金银珠玉不足以表达的盛宠
【 鉴赏@鉴赏|碑帖的大故事与小段子】碑帖真迹却可以
张彦远《法书要录》选录的徐浩《古迹记》中有过这样一段记录:唐中宗时,韦后心腹中书令宗楚客因为做事得力被朝堂问赏,他开口乞要了大小“二王”真迹十二卷,共计各十轴。宗楚客得赏后把这十二卷(也有载为二十卷)真迹装裱成了十二扇屏风。这屏风拉风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现在看来大名鼎鼎的褚遂良《闲居赋》和《枯树赋》,在当中只被作为注脚点缀而已。宗楚客因此还专门组织了一场发布会,请来京城贵要一同观赏。宴会是个局,大家各取所需。书家如薛稷、崔湜、卢藏用等根本无心宴乐美食,他们被二王真迹深深吸引。
鉴赏@鉴赏|碑帖的大故事与小段子
文章插图
【明】周天球 宗楚客《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诗轴
宴会期间,安乐公主丈夫(当朝驸马)武延秀也列在其坐。参加完宴会后,武延秀回到家中与公主吹耳边风:“你爸爸虽然很宠爱你,但咱们却并不显得富贵,你爸爸一张真迹都没有给过我们,你不知道当时宴会,朝堂上下多少人对宗楚客那真是羡慕坏了。”公主听了这话,天明一早就去找她的爸爸撒娇怨言一通。异常宠爱安乐公主的中宗,打开国库说:闺女你随便挑!(“倾库悉与之”)
【五】真迹《乐毅论》
被投到炉膛里灭迹
鉴赏@鉴赏|碑帖的大故事与小段子
文章插图
陶弘景造像(局部) 蒋兆和
与南朝梁武帝论书的“道士宰相”陶弘景曾有过记录,说王右军的书法名迹有《黄庭经》《曹娥碑》和《乐毅论》。其中,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有四十四行,但真迹却早已不存。有唐一代,右军书法真迹但凡能收罗到的皆入秘府,唯独《乐毅论》无真迹而只剩石刻,让人心生可惜。
鉴赏@鉴赏|碑帖的大故事与小段子
文章插图
王羲之《乐毅论》(其一) 安思远《旧拓晋唐小楷》藏本
而不可思议的是,《乐毅论》真迹不存的原因,竟是被投入炉膛灭迹所致。故事承接上篇提到的安乐公主到国库得到无数真迹之后,又获得分发内库图书的殊荣,这就使得《乐毅论》流传到太平公主手中,太平公主以此为宝并为它织了锦袋,盛置在竹箱中。政治风雨瞬息万变,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也落了个被没收家产入官的下场。趁乱抄家之时,有老妪窃于袖中,将《乐毅论》偷出宫去。想来,老妪不见得就识字,也不见得欣赏王羲之,应该是看到太平公主对此珍爱有加的举动,推断出其珍贵程度。
重要文物丢失定然会有追索的动静,于是州吏日夜奔逐,老太太逃亡路上很是恐惧,吓得竟然将这“烫手的山芋”一下投入炉膛,顷刻间这传世珍宝便化为灰烬。传说《乐毅论》升仙,还烧出了个灯火通明、香飘万里的画面。
【六】未见怀素真迹而被指字俗
是黄庭坚一生过不去的梗
鉴赏@鉴赏|碑帖的大故事与小段子
文章插图
钱穆父 《识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独醒杂志》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元佑初,41岁左右的黄庭坚与钱穆父、东坡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现场挥就草书数张,东坡站在一旁对他的书法赞赏有加。钱穆父也在旁观之列,他踱步说了句:“鲁直之字近于俗。”(鲁直是黄庭坚的字)黄庭坚忙问:“原因是什么呢?”钱老淡定说来:“没什么特殊的原因,是你没见过怀素的真迹。”钱穆父家中所藏丰富,有一种见多识广的心境,虽然黄庭坚怀疑过钱穆父是否是有意打击,但细想也并无道理。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黄庭坚都不在人前再作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