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挣到首付就回去!”后疫情时代,出走澳洲打工的中国小镇青年( 二 )


谁知疫情的到来让一切野心戛然而止 。 国内房地产市场从火爆迅速降温 , 工作内容突然成了以“要账”为主 。 公司“回笼资金”异常艰难 , “很多成了死账 。 ”
他认为疫情加速了企业死亡 。 “工资都发不下来 , 怎么能还上?恒大暴雷了 , 融创也不行了 , 什么行业都能跑路 。 ”
为此 , 小徐很难完成公司绩效 , 季度奖金也常常泡汤 。 他严重失眠 , “常常身体醒了 , 精神还睡着 。 ”

小徐(图片来源:供图)
想要另谋高就 , 但遇到的雇主都更喜欢应届生 , 这对这个毕业快10年的人不算友好 。 “应届生入门工资低 , 也更能承受996的工作模式 。 ”
空前的“挤压”让其萌生回家的想法 , 而父母堵住了他的念头 , “我们家也不是当官的 , 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 ”某种意义上 , 那成了小镇青年回不去的家乡 。
他同样对封控在北京出租屋的日子不堪回首 。 “我们房子里被安装了报警器 , 只要一出门就有警报 。 ”另一方面 , 每48小时测核酸也让他感到其出行不便 , “排队就要一个小时 , 要不连超市、地铁也去不了 , 天天这样受不了 。 ”
“逼得没法了 , 就是没法了 , ”他说 。
年初 , 小徐在微信群看到留学中介广告 , 澳洲“用工荒”也传进他的耳朵 , “听说这里农场缺人 , 果子都烂在地里了 。 ”
他获得签证的那天 , 更觉拿到了另一场人生的入场券 。 横下心来 , 借了一些钱才买了机票飞去 。
在澳洲 , 他为了省钱住进隔板间里 , 上课之余奔波于各大车间 。 鸡肉厂、酸奶厂、水果农场 , 开始了另一段“脚不沾地”的人生 。
“我本来就在镇子长大 , 这些体力活的苦吃得下 , 但我受不了这边的孤独 , 也挺难 。 ”
“我对中国感情挺深的 , 只是这几年有点难 , 挣到一套房子首付就回去 , ”他说 。
“你很少会赢 , 但有时也会”28岁的姑娘Sky来自河南周口的一个小镇 , 她只带了1000澳元 , 就果决勇猛地来到了西澳 。
她早在3年前就拿到打工度假签证 , 疫情前那个春节过年被困国内 , 直到今年初才下定决心赴澳 。
Sky自称没有退路 。 因为疫情 , 母亲的生意时开时关 。 “县城工资更低 , 管控更严格 。 国内挣不到钱 , 还卷 , 压力特别大 。 ”

抵澳后 , 她每周工作92小时 , 打3份工 。 “我白天是清洁阿姨 , 下午是加油站收银小妹卖烟卖油 , 周末是披萨外卖员 。 ”
她享受着这份忙碌与劳累 。 “在这只是身体累 , 但很快乐 , 没有压力 , 我每周末开着自己的车 , 循环播放喜欢的音乐送外卖 。 每次返回 , 感觉路边的草地都在闪闪发光 。 ”
她不断跟家人诉说来澳的见闻 , 这让远在周口的母亲放下心来 。 “哥哥跟我说 , ‘留在那边不要回来’ 。 ”

4个月前 , Sky成了“小阳人” , 她一度对这一“病史”三缄其口 。 妈妈还特别嘱咐:“不要跟人说你得了 , 省得(回国后)不好找工作 。 ”
“在国内得过疫情会被歧视 , 不好找工作 。 ”她对记者说 。
“对比蛮明显的 , 我在这阳了之后就休息了一天 , 没有健康码 , 老板也不会问 。 我大大方方告诉他 , 也没有解雇我 , 朋友对我也没差 。 ”
本月 , 银行账户显示已攒下5万澳元的那天 , Sky在社交账号上写下《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著名那句:“你很少会赢 , 但有时也会 。 ”
“历史无阳”的处女情结?“有些变态!”Mike只有23岁 , 持学生签证 , 申请了悉尼一所职业学校 , 明年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