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国》合肥,曾经默默无闻却为何忽然举足轻重?



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记述了江东方面在赤壁以外的军事行动:“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 。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 。”就是说,除周瑜、程普、鲁肃等一干将领在长江上游的荆州境内抵御曹军主力外,孙权和张昭也在长江下游的扬州境内发动了攻击 。
乍一看,孙权和张昭出兵的主要目的是分担周瑜在主战场的压力,大多数史学家也持这一看法 。但稍稍深入一些,事情就有些不同了 。
首先,这一行动与孙权之前的谋划不尽相同 。战前,孙权曾对即将出征的周瑜说:“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按照这一说法,孙权应该继续坐镇柴桑,持续充当周瑜的坚强后盾,以防备战事失利可能出现的危局 。
可是,周瑜当时的行动方向是溯江而上,而孙权与张昭的行动方向却是顺江而下,两股力量不是越走越近,而是越走越远了 。要知道,那时合肥与当涂同属于扬州的九江郡,而那时的九江郡并非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当涂也并非现在安徽马鞍山市的当涂县,它们真正的地理位置是在如今的安徽省北部 。汉末时九江属于扬州最北边的一个郡,西北与豫州交界、东北与徐州相邻,如今它同样处于苏豫皖三省的交界处 。要知道,柴桑到合肥仅仅直线距离就有三百多公里,这一距离不仅比柴桑到赤壁的距离要远,距离江陵更是千里之遥,如果其中一个方向出现危险,另一个方向上的部队连救援的时间都没有 。
三国|《三国》合肥,曾经默默无闻却为何忽然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建安十三年形势图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进攻合肥也发生在这一年的十二月 。巧合的是这一年是闰年,并且刚好闰十二月 。可就算赤壁之战发生在前一个十二月,围攻合肥发生在后一个十二月,也就是说,这两场战事不是同时发生而是依次发生的,孙权的这一举动也令人诧异,毕竟二者相去千里 。
那么,孙权和张昭为什么要在长江下游、靠近淮河的区域发动攻击呢?并且,为什么孙权对合肥还要围城百余日、“攻城逾月”呢?仅仅是侧翼配合,有这个必要吗?合肥真值得孙权如此用力吗?
仅仅孙权重视合肥也就罢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竟然也到了合肥一带,并且一待就接近一年,而就在这一时段,曹军丧失了荆州重镇江陵 。那么,合肥到底有什么重大价值,值得曹操舍江陵而趋之呢?
江淮重地
对于孙权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对合肥的那次围攻,《三国志·魏书·刘馥传》如此记载:“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 。”
“率十万众”基本不可能,因为当时东吴方面的总兵力都到不了十万,其中至少有三万人在进攻江陵,怎么可能突然冒出那么多人?不过,虽然没有十万人马,二三万人总还是有的,说不定还可能有四五万人 。赤壁之战前,周瑜曾经向孙权请求五万人马,这证明东吴方面短期内能调往前线的至少有五万人,加上防守吴郡、会稽等江东各地的人马,估计至少也有六七万 。赤壁之战后,孙权对后方江东无任何顾虑,要真想倾巢而出,调动四五万人马也不是不可能 。一句话,虽然“率十万众”有水分,但此次围攻合肥的吴军仍不少 。另外,“攻围合肥城百余日”这句话应该假不了 。
人马不少、时间不短,都表明了一点:孙权对这次围城相当上心,绝不是虚张声势 。而孙权在围城中的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看到久攻未克,孙权甚至“率轻骑将往突敌”,领着轻骑兵就准备亲自上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