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生命哲学的教育书

一般来说 , 叙事性绘本由文字故事和绘画两种媒介构成 , 这两种媒介需要相互配合、相互生成 。 不过 , 在具体的作品中 , 文字故事和绘画的表现也有此强彼弱、此消彼长之分 。 既有绘画叙述处于强势的绘本 , 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黑兔和白兔》 , 也有文字故事处于强势的绘本 , 比如《我的爸爸叫焦尼》《活了100万次的猫》 。
拿起原创绘本《太阳和蜉蝣》(汤汤/著 , 大面包/绘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一看到文字作者是写《到你心里躲一躲》《别去五厘米之外》《猫尾兔喜喜》这些意蕴独特的短篇童话的汤汤 , 我就有一种预感 , 这可能是一本文字故事处于强势的绘本 。 果然 , 《太阳和蜉蝣》的故事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
太阳和蜉蝣 , 多么巨大的反差 , 多么强烈的对比 。 可以说 , 汤汤一开始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 然而 , 艺术的法则恰恰是 , 有难度才有深度 , 有难度才有高度 。 我们看看汤汤的故事是怎样超越难度 , 从而达到思想和艺术的深度和高度的 。
【思想|生命哲学的教育书】故事是从蜉蝣的“天真”开始写起的 。 蜉蝣从水里钻出来 , 她高兴地和太阳打招呼说:“太阳 , 我好快乐呀 , 我有一天生命 , 你和我一样吗?”可是 , 太阳往上走了走 , 并没有回答 , 因为“一个太阳和一只蜉蝣没法说那么多” 。 在这里 , 暗示着生命的差别 。 当蜉蝣知道太阳走到天那边 , 一天就过完了 , 就天真地对太阳说:“我们都有一天生命 , 我们多么幸运!”这时 , 故事又写道:“太阳不再说话 , 和一只小蜉蝣能说清楚什么呢 。 ”生命的差别再一次被暗示 。 接着 , 为了让蜉蝣对自己的“一天生命”产生认知 , 作家智慧地将蜉蝣的生命与蝌蚪、野鸭蛋、花蕾的生命进行比较——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不能为蝌蚪“脱掉尾巴 , 长出四肢 , 变成青蛙”作见证 , 也没法看到可爱的小野鸭十天后从蛋壳里钻出来 , 她甚至连花蕾明天就会绽放的“最美丽的样子”都“等不到” 。 在这样的对比中 , 蜉蝣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比别人要短暂 , 她“好半天不再飞” , 她“有一点儿”“难过” 。
故事写到这里是一个转折——“天真”结束了 。 尽管知道自己生命短暂 , 蜉蝣依然要把握自己的生命 , 为此蜉蝣很想知道“一天之外是怎样的” 。 听了太阳对“一天之外”的讲述 , 蜉蝣心想:“是这样啊 。 如果……我有很多天就好了 。 ”可是 , 蜉蝣只是“发了一会儿呆” , 就又说:“可我有整整一天生命啊 。 ”这“整整一天”既是对短暂生命的一个肯定 , 也是对“只有一天”的哀叹的一个否定 。 自此 , 蜉蝣开始对短暂的生命进行自我性把握 , 她开始尽情地享受自己的“一天生命” 。 当蜉蝣从太阳那里知道“世界很大 , 这片洼地以外 , 有村庄 , 有城市 , 有田野 , 有草原 , 有森林 , 有沙漠 , 有戈壁 , 有大海 , 有大河 , 有高山 , 有冰川……”她就“从草尖飞到树梢 , 从低的树飞到高的树” , 要看到广大的世界 。
至此 , 故事的显文本是在写太阳对蜉蝣进行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教育 , 而在潜文本里 , 则是在表现小小的蜉蝣乐天、达观的生命态度对太阳的触动和启悟 。
接下来 , 我们听到了太阳和蜉蝣这样的对话:“我很远 。 ”“我不怕远 。 ”“你飞不到的 。 ”“我想试试 。 ”“我真的很远 。 ”“飞一点儿 , 就会近一点 。 ”“那么 , 我等你 。 ”我们还看到这样的情形:蜉蝣“朝着太阳飞去 。 太阳为她停住脚步” 。 这不仅是太阳对蜉蝣的态度转变 , 而且也是太阳对所有“微小”的生命的态度转变 , 因为故事的结尾写道:虽然小蜉蝣短暂的生命结束了 , 但是“天又亮了 。 太阳照在这片洼地上 , 照着一切微小而珍贵的生命” 。 这是大有深意的浓重笔墨 。 因为有这样的笔墨 , 我们可以确认 , 这个故事的真正主人公、真正的强者只有一个 , 就是那个“微小”的 , 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 。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反转”啊!我觉得 , 汤汤不动声色地写出的这个“反转” , 正是《太阳和蜉蝣》的艺术的最大玄机 。 有此玄机 , 这个故事才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