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默!忽必烈亲近儒学,原因竟是身体不好?( 三 )


在忽必烈帐下,不仅有儒医,还有回医、景医、蒙医、色目医等,罗天益曾遇“针灸科忽教授”,“忽教授”(忽公泰,蒙古族)还传了他一些技术。
一次,某“博尔赤马剌”(即怯薛中御厨长)喝马奶酒过量,腹部肿胀,“巫师祷之不愈反剧”,经罗天益诊治,第二天便痊愈。
儒医善调理,契合忽必烈所需。
甘愿减寿 为医生续命
儒医因专业才能,得以接近忽必烈,取得了类似“大根脚”的地位,他们借机发挥政治影响,最著名的是窦默。
窦默是河北肥乡人,被金朝列入签军(相当于壮丁),蒙古灭金时,家人皆死,他入赘王家,学习了王家的针灸术,因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忽必烈征聘。
据学者朱红梅在《儒医名臣窦默》中研究,元初政坛上有“邢州学派”“正统儒学集团”“经邦理财群”“金源文士群”等儒生派别,彼此合作较少。
刘秉忠、张文谦、郭守敬、张易、王恂等为代表的“邢州学派”(邢州即今河北邢台,前三人是邢州人,后二人曾在邢州学习,合称“邢州五杰”)因重实用技术,得到忽必烈的重视,“邢州学派”与“正统儒学集团”的联系人,便是窦默。
窦默多次提出建议,被忽必烈采纳。窦默八十大寿时,忽必烈亲往祝寿,甚至说“此辈贤者,安得请于上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要拿自己的寿命给窦默续命。后来还说“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窦默字汉卿)及李俊民二人”。
当然,忽必烈能长寿,也不完全靠医疗,他也很喜欢运动。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延续旧俗,常在大都郊外柳林举办春猎“飞放”,他9次亲自参与。据《马可·波罗游记》记:“他至少带有一万捕鹰匠和五百只大鹰。……大可汗常常坐在一个美丽的木头寝室中。四只象抬着室走……几处禁地在五天路程以外,又有几处在十天或十五天路程以外的。”
窦默!忽必烈亲近儒学,原因竟是身体不好?
文章插图
元世祖御驾图
太医院兼容并蓄
得到儒生支持,在与阿里不哥争权中,忽必烈完胜。
中原富庶,而“哈剌和林城的饮食,通常是用大车从汉地运来的。忽必烈合汗封锁了运输,那里便开始了大饥荒,物价腾飞”。阿里不哥走投无路,去见忽必烈,忽必烈擦去他的眼泪,问:“我亲爱的兄弟,在这场纷争中谁对了,是我们还是你们?”阿里不哥说:“当时是我们,现在是你们。”
随着权力稳固,忽必烈对儒生的看法渐渐改变。
一是“邢州学派”中坚张易因策划诛杀宰相阿合马(此说有争议)被杀,刘秉忠、廉希宪(维吾尔儒生)、赵良弼(女真儒生)均受怀疑。
二是吸取南宋亡国教训,认为“科举虚诞,朕所不取”。
三是姚枢等反对灭南宋,让忽必烈寒心。
况且,忽必烈不只靠儒医,还有色目名医答里麻、鄂拖曼以及拂林医爱薛,拂林是法兰西音译,时人称欧洲为拂林,爱薛可能是叙利亚的景教徒,忽必烈为他建崇福司,任他为崇福使(相当于景教教主)。
元朝还设立广惠司推广回医,“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合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明史》称“元时回回遍天下”,名医聂只儿就是回医。
在元廷中,有“御位下舍儿别赤”,舍儿别即糖浆,也里可温(元人称基督教士)撒必曾用糖浆给拖雷治病,后代遂任糖浆御医。
兼收并蓄,故元代太医院名称、品级、设置、归属等反复变动,儒医未长期主导局面,儒生的影响就更不确定了,倒是忽必烈得到了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