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二 )


之前,他在东坡和怀素的影响下,接受颜真卿的宽博雄强之风。当看到《瘗鹤铭》后,更加坚定了他写大字、走宽博雄强书风的发展方向。
我们来研究下黄庭坚是如何受《瘗鹤铭》影响的?
黄庭坚的书风、特别是大草的风格,最明显的特征是:(一)长撇大捺;(二)字形崎侧;(三)章法参差错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代纸张小,基本都是横幅长卷作品。在竖幅只有三十公分左右的一行上,任意地长撇大捺,可能一行写不了几个字。于是黄庭坚就思考采用崎侧字形、章法参差错落的办法来增加字数。所以他的作品常常会看到下面一个字歪斜,以使偏旁斜向上伸展到上个字的空白里去;又如,上一行的撇太长,已经大大地侵占本行的空间,那么本行的相应的字就再往左边避让,从而形成行不对齐、参差错落的章法。
怀素!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文章插图

博采众家之长后,黄庭坚放弃跟随东坡、怀素等人,坚定地走一条自我个性特色之路。
黄庭坚是南方人,经常坐船,他看到船工“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体悟到:荡桨时桨吃水要深,行进缓而重,桨出水面时要继续送力,力尽到最后,再收桨进行下一个循环;摇橹也是同理,一个动作圆满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不慌不忙。否则即使动作再快、频率再高,船也不会行得快。
写字也一样:毛笔要用力,要“锥画沙”,才能“入纸三分”;然后用中锋迟缓涩进,从容不迫,线条才能圆劲而不浮;要收放到位,尤其是力尽到尾,这样笔画才写得结实而不飘。综合起来,才能形成满篇的千钧之势,动人心魄。
这与怀素“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的迅疾完全不一样,所以黄庭坚从怀素那里也只是学了禅意,学了个性解放,至于笔法、书风则取之甚少。
黄庭坚从周越那里学到基本笔法,从东坡、怀素那里学到个性解放,从颜真卿那里学到“屋漏痕”,从张旭那里学到了篆籀笔意,从《瘗鹤铭》那里学到宽博大气,通过自己的生活体悟,综合形成了黄庭坚书风,完整概述成五个方面:(一)长撇大捺;(二)屋漏痕;(三)善于用“点”来增加作品动感;(四)字形崎侧;(五)章法参差错落。
黄庭坚诸体皆能,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行草书,特别是狂草。他的好朋友李之仪评价其书体:草第一,行次之,正又次之,篆又次之。
黄庭坚把力重点用在草书上是明智之举,尤其是狂草。因为相对而言,狂草很多人不敢写,即使写也很难写好,历史上写得好的就没几个;而行书可谓高手如云,天下第一、二、三大行书有如三座大山矗立在那里,可望不可及;真书(正书)唐人已经定格了,欧褚颜柳四大体,后人很难再在法度森严的楷法中有所建树,当然后来出了个赵体楷书也是偶然个别现象。
晚年的黄庭坚自夸道:不知与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悟此法尔。意思是,古来大多书法家,不知道草书的精髓在于古拙圆劲、藏锋起中锋行、笔画伸展奔放,几百年来,只有张旭怀素和我黄庭坚悟得此法。
今天来看,就狂草境界而言,确实除了颠张醉素,能和黄庭坚比肩的,可能也就是明末清初的王铎。
-----诗坛领袖-----
诗词的“俗”,也是一样,不是不合辙押韵,恰恰是太合辙押韵,常常因为太讲格律而损害诗意和境界。
如果说黄庭坚在书法的总体境界上不如老师苏东坡,但在个别书体如狂草上,则绝对碾压老师,当然老师也不写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