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读邓高如散文随笔有感
吴明举
邓高如将军的散文随笔集《半轮秋》《断鸿声里》《中国人的情态》等5部作品自面世以来 , 深受广大读者 , 特别是马识途、魏明伦、黄济人、毕淑敏、柳建伟等文学名家的热评 。 尤其是由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主编、迟浩田上将作序推荐的《将军文化典藏.邓高如散文选》出版后 , 邓将军的散文一时洛阳纸贵 , 名播四方 。
邓将军从重庆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岗位退休后 , 以极大的热情创作出大量散文随笔作品 , 在《重庆晚报》等报刊首发 。 近来《兵言》《东方文化旅游网》等系列推出 , 再次引发广大读者的关注 。 其中 , 《战友之诺》《俯拾黄花》《箍牙》《默写戏文》《一问一答唱风流》等文 , 阅读量竟然达到数百万人次 , 令人叫绝 。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读者 , 在阅读邓高如作品中生发出由衷的感想和初浅的见解 , 权作兵者兵言吧 。
一、情感与质感交融 , 以底气和情采打造品牌
邓高如在主持成都军区新闻工作十多年时间里 , 常年深入大西南千里边防线 , 穿行在老山前线的枪林弹雨中 , 采写了大量冒着热气的新闻作品 。 同时 , 他用零星时间撰写文学作品 , 许多散文皆出自出差途中、会议间隙、茶余饭后 , 或“马上、枕上、厕上”······
这些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文学作品 , 抢占了中国文学一席之地 , 赢得中国文坛阵阵反响——百岁文学大家马识途赞不绝口:一定要人找来邓高如的作品细读 , 尤其是 “邓老太爷面面观”;“巴蜀鬼才”魏明伦多次宣称邓将军就是一位散文大家 。 如果说他的杂文不如我 , 那么我的散文永远也写不过他;著名作家黄济人惊叹不止:邓高如笔下的军人情怀 , 军人气概 , 总是那样牵动我的神经 , 渗透我的灵魂······
邓高如的作品体裁繁茂 , 范围广阔 , 但仍把乡愁、乡情作为取之不尽的富矿 , 以生命的底气和浓厚的情怀 , 挥洒对故乡和亲人的记忆与情感 , 奉献出《邓老太爷的文化观》《邓老太爷的价值观》《邓老太爷的消费观》《邓老太爷的婚恋观》等为代表的许多精彩名篇 。 其作品充满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迹 , 既是一代人思想观念的蜕变 , 也是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缩影 。
情感真实是一流作品应备特质 。 在《娘在唤我》中 , 作者用心倾述、用情阐释 , 把一种真挚、细腻、羞涩甚至懵懂的情感表述到了极致 。 种种细节能让人从中听到亲情的呼唤 , 生命的呼唤 , 远山的呼唤;窥见城镇与乡村之间的鸿沟 , 文化与愚昧之间的碰撞 , 贫瘠与富庶之间的冲突 。
作者对家乡的大爱无法割舍 , 渗透到精神气质中 , 形成的乡情亲情作品是庞大的、厚重的 , 更是激扬的 。 通过生动故事、鲜明形象、丰富情节、美妙语言 , 凸现作品的时代温度和历史厚度、思想价值和美学境界 。 如《乡音不土》《买票》》《冻桐花》《那卷兵书》《探子屠生》等 , 放在当代文学的长廊中会毫不逊色 。 尤其是散文《儿子要过圣诞节》 , 既能看出乃父善意劝戒儿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圣诞节的问题 , 又能感悟到作者怎样关心下一代如何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热爱中华民族的重大问题 。 因而被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入《全国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 , 与鲁迅的《文学与出汗》、肖华的《〈革命烈士书信〉序言》、陶铸的《崇高的理想》同为一单元 。
二、哲思与技法牵手 , 以深邃的智慧和灵巧的笔端诠释人生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水墨丹青栏目组!书画名家张明智:「文化强国推广计划」年度风采展
- 文化@禁渔不忘江南韵
- 文化$想要吉祥又喜气挂什么,大文创研究院 吴帆 公鸡吉利图 值得一看
- 艺术|安徽合肥:笔墨书写时代赞歌 “艺术年货”传递美好文化
- 大足石刻|《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中国石窟文化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