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兰·托马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一诗一会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 ,
老年在日暮之时应当燃烧与咆哮;
怒斥 , 怒斥光明的消亡 。
2014年 ,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上映 , 影片中特意选用了狄兰·托马斯的诗句 , 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 。 这首《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发表于1951年 , 是托马斯为病重的父亲所作 , 旨在唤起父亲勇敢面对死亡、与命运抗争的力量 。 诗中的“良宵”(good night)既是基督教家庭值得铭记的“良宵” , 又可看作诗人对“死亡”的一种委婉语表达 , 这种双关语或一词多义的表达在托马斯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 他一生痴迷于词语的声音节奏 , 倾心于制造词语游戏 , 人称“疯狂的狄兰” 。 他曾表示自己写诗的初衷是对词语的热爱 , 但他爱的“只是词而已 , 至于那些词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或意味着什么都是无关紧要的” 。 词语对他而言就如同乐器奏出的乐声 , 让他“像天生的聋子奇迹般找到了听觉 。 ”
1914年 , 狄兰·托马斯出生于英国南威尔士斯旺西一个基督教新教家庭 , 打小自诩为“库姆唐金大道的兰波” , 他对《圣经》中的音韵节律格外敏感 , 尤其沉迷于琢磨词语的声音 。 1933年 , 伦敦《新英格兰周刊》首次发表他的诗作《而死亡也一统不了天下》 , 尽显19岁青春期的他对死亡的蔑视 。 同年 , 他的成名作《穿过绿色茎管催动花朵的力》发表在伦敦一家报纸上 , 引起轰动 。 托马斯前期的作品大多晦涩难懂 , 但其音韵节律带来的美感却又令人着迷 。 受超现实主义运动和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 , 他试图在诗歌中描绘潜意识的梦境 , 通过并置那些不存在理性关联的词语或意象 , 获得一种超越理性世界的真实 。
1934年 , 托马斯发表诗作《心灵气象的进程》 , 后被诗学研究者命名为“进程诗学”的范例之作 。 学者约翰·古德拜(John Goodby)曾对“进程诗学”作出阐释:“进程愿景主要信奉宇宙的一体和绵延不息的演化 , 以一种力的方式体现世界客体与事件中不断同步出现的创造与毁灭 。 这种思想既重温浪漫主义泛神论的古老信仰 , 又重读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的发现 。 ”在《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中 , “良宵”就体现了“进程诗学”的核心 , 即一种生死相融、生死转化的自然观 。 而在《心灵气象的进程》中 , 托马斯将生、欲、死看成相依相随的一体化进程——生孕育着死 , 欲创造生命 , 死又重归新生 。 动植物一体的大自然演变的进程、人体新陈代谢及生死转化的进程与人的心灵气象的进程相互依存 , 在各诗节中交替上演 。
日前 , 雅众文化推出了狄兰·托马斯的诗集《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 , 译者海岸在已有版本的基础上 , 补充了此前未译介的三首长诗 , 将诗人生前意欲留世的《诗合集1934-1952》中的91首诗首次完整收录 。 经授权 , 界面文化从中遴选部分诗作 , 以飨读者 。
狄兰·托马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一诗一会
本文图片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 狄兰·托马斯诗合集1934-1952》
[英] 狄兰·托马斯 著海岸 译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11
心灵气象的进程
心灵气象的进程
变湿润为干枯;金色的射击
怒吼在冰封的墓穴 。
四分之一血脉的气象
变黑夜为白昼;阳光下的血
点燃活生生的蠕虫 。
眼目下的进程
预警盲目的骨头;而子宫
随生命泄出而驶人死亡 。
眼目气象里的黑暗
一半是光;探测过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