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李山讲诗经 | 跟随最懂诗经的人体会诗经之美

文学|李山讲诗经 | 跟随最懂诗经的人体会诗经之美
文章图片

李山讲诗经
文 | 李山
北师大教授 著名《诗经》研究专家
本文选摘自《对话<诗经>》序
有位学界前辈曾言不知《诗经》 , 不足以言吾国文学之流变 。 这是就《诗经》文学地位说 。 今天 , 还应再加一句:不知《诗经》 , 不足以言中华文化之根源 。《诗经》三百篇 , 是中国文学的经典 , 也是中华文化的“圣经” 。
就文学而言 , 《诗经》表现的生活是无限广阔的 , 举凡祭祀、宴饮、征战、农耕及婚恋等方面 , 都有出色的篇章 。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 ,《诗经》“国风”部分 , 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将文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下层小民生活、情感世界的文学 。 论接触的广泛 , 表现的深切 , 完全可以说在当时举世无出其右者 。
《诗经》的时代 , 毫无疑问是一个贵族时代 。 但是 , 《诗经》在表现贵族生活的同时 , 也以大量的“国风”篇章歌唱了肼手胝足的小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文学|李山讲诗经 | 跟随最懂诗经的人体会诗经之美
文章图片

图片引自《诗经手账》
这些“小民” , 不但有周人群体中的下层 , 也有周人群体统治下的小民 。 如《卫风·氓》这一篇.所表现的桑蚕之女 , 从她与“氓”的婚姻看 , 诗篇女主人公还不是当时的“国人” , 亦即是非周人群体成员 , 而是与“国人”相对的野外之民 。 诗篇对这位桑蚕之女婚姻生活的不幸 , 给予了高度的同情 。
听李山老师讲《诗经》之《卫风·氓》
《诗经》关注下层 , 开创了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乐府”传统 。 采集民间歌唱、向民间歌唱吸取营养 , 不是后世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现象吗?
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创生、发祥时期的文学相比 , 《诗经》是现实的人间的 , 是不语“怪力乱神”的 。 《诗经》中如《周颂》 , 多祭祀的篇章 。 但是 , 这些关乎鬼神的篇章 , 没有鬼神的非人性 , 相反 , 这些祭祀的篇章 , 歌唱的是“德” , 具体说是“文王之德” ,换言之 , 歌唱的是人性 , 而且是最有价值的人性 。
此外 , 诗篇歌唱的还有为了祭祀而操练的礼乐 , 还有迎送助祭客人的礼仪 。 在《大雅》中 , 也保存着一些与祭祖相关的诗篇 , 如《大雅》的《绵》、《皇矣》和《生民》 。 但是 , 这些周人心中的神圣 , 诗篇不是夸赞他们多么神异灵怪 , 多么超人 , 多么能杀好斗 , 而是赞美他们如何率领族人寻找适合农耕的原野 , 开辟生活的世界 。 祖先神不是神灵 , 在诗的歌唱下 , 一个个复活为创造生活和历史的英雄 。 歌唱祖先的篇章.其实是祖宗创业的英雄谱 。
关注人间 , 又表现为对劳动的珍视 。 这也是在《周颂》中就有表现的 , 例如《载芟》篇 , 是年终祭祖的颂唱 , 但是 , 诗篇却从春耕典礼上“侯主侯伯 , 侯亚侯旅”即在君主率领下的农耕劳作写起 , 以此表达对祖先传统的尊重 。 与此相关 , 《豳风·七月》更是全面展示了古代色彩缤纷的农事生活 , 有劳作的艰辛 , 有收获的喜悦 , 语带风霜而格调健朗 , 健旺的生命力充溢其间 , 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 。
听李山老师讲《诗经》之《豳风·七月》
关注人间 , 还表现为对和平的珍爱 , 对战争杀伐的厌弃 。 《诗经》的时代 , 也是一个民族冲突的时代 。 总体而言 , 《诗经》战争诗篇 , 或歌之于遣将出征场合 , 或唱之于班师还朝的庆典 。 出征的篇章多述离别的辛酸 , 如《召南·殷其雷》 , 由《孔子诗论》可知 , 那是一首赠别的篇章 , 充满眷恋之情 。 还表达了将士归来之际无限的感伤情怀 , 其例如《小雅·采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