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绘画特征与你第一次欣赏它时完全一样 。 就这些特征而言 , 它仍属杰作 。 然而 , 曾经称赞这幅作品技巧精湛的同一群评论家现在开始指责和嘲讽它的缺陷 。 当我们发现一件作品是伪作时 , 它的审美特征在我们眼中真的就发生改变了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 不同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表明 , 我们做出审美评价的基本标准是不同的 。
对艺术品的评价并不完全取决于画作的特征
有些评论家和哲学家认为 , 与审美评价有关的所有要素都应该仅由画作的特征决定 。 因此 , 如果两幅画看上去完全一样 , 它们就不应该存在审美差异 。 用评论家门罗·比尔兹利(Monroe Beardsley)的话说:“我拒斥那种认为两幅完全一样的画有着完全不同的审美价值的观点 。 ”有人认为 , 对伪造之作的任何蔑视只能是因为势利 。 这正是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莱辛(Alfred Lessing)和作家阿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的观点 。 就像比尔兹利一样 , 他们采用了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法 , 认为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只与其感知特征有关 , 因此 , 伪造之作之所以被贬低 , 只是因为它们失去了其曾被视为出自伟大艺术家之手的特权地位 。
其他思想家不同意前述观点 。 我们不仅会根据一件艺术品看上去如何来评价它 , 还会根据我们认为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何种关联来评价它 。 简而言之 , 一件艺术品不只是一个物理客体 , 它还是一个具有象征价值的客体 。 谁创作了它 , 以何种方式创作 , 什么时候创作的 , 这些问题都是具有象征价值的 。
这一观点符合一些心理学家所提出的观点 , 他们认为 , 人都是本质主义者 , 即人们有一种基本倾向 , 认为某种特定的客体具有根本的、不可见的“本质”(essence) 。 如果我的婚戒丢失了 , 我不会觉得新婚戒可以取代旧婚戒 , 因为前者缺乏后者的本质 。 类似地 , 著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某种本质 , 因为这些作品与该艺术家相关 , 并且作品向观者表达了这种相关性 。
文章图片
特奥·凡·杜斯伯格作品《风景中的女人》 。
当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传记作者列昂·汉森(Leon Hanssen)相信他已经发现 , 一幅被认为是由特奥·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创作的画实际上是由蒙德里安创作的时 , 他说 , 当看着这幅画时 , “就好像你在与蒙德里安握手” 。 遗憾的是 , 这幅画并非出自蒙德里安之手 。 我在这里引述汉森的话 , 只是为了表明 , 他相信一幅作品相当于艺术家的一部分 , 伪造之作则不然 。 这种观点不完全是理性的 , 因为我们知道 , 画布上并不存在艺术家的物理本质 。 然而 , 谁敢说人类是完全理性的呢?
无数哲学家认同这种观点 , 即完美的伪造之作在审美上不如原作 。 达顿的观点是 , 我们对艺术品的反应和评价不可能与它体现的成就区分开来 。 一幅画是艺术家创作行为的产品 , 这些行为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 。 当我们欣赏15世纪意大利画家马萨乔的画作时 , 如果我们知道他是最早使用直线透视法的艺术家之一 , 我们对他的画作的评价就会有所不同 。 相比后世只是应用而非发明透视法的画家的画作 , 在解决问题的深度方面 , 马萨乔的画作体现了更大的成就 , 伪造之作则无法准确体现艺术家的成就 。 哲学家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经常提到将艺术品放置于历史之中的重要性 , 他使用了“灵性”(aura)这一术语来呼应心理学上的术语“本质”:
- 95后|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言不合就离职?3个95后职场人告诉你真相
- 大学生|为什么很多企业拒绝招收三本生?并非是学历歧视,背后原因很真实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待遇能领完,是真的吗?政策是如何规定的,还有4个细节
- 热血小说$15年老书虫推荐3本百看不厌的热血小说,值得你通宵达旦看完啊!
- 称呼$“官人”是什么意思, 宋朝女子为什么要称呼丈夫为“官人”?
- 故宫|为什么故宫的工作人员每次开门都要喊一声“我进来了”
- 墨香铜臭$墨香太爱主角不愿他们跌落道德制高点?笔下人物没有完美只有生动
- 画风!霍春阳:被画坛冠以“霍家鸟”的美誉,将文人画的雅致完美复刻
- 随笔|我为什么写作?我为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