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四川安岳县文保中心在整理藏品时发现一套罕见的御赐菩提叶罗汉画22幅 。 为清代同治帝时期赏赐给安岳籍翰林陶绍绪的菩提叶佛画 。 此类作品北京故宫存18幅 , 其余收藏在如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杭州灵隐寺和英美博物馆、图书馆等处 , 不超过20册 , 且多为捐赠或收购 , 已知御赐出自清宫如意馆的此为首套 。
文章图片
四川安岳县文保中心整理藏品时发现的御赐菩提叶罗汉画之一 安岳文保中心供图
菩提叶画的千年进程
菩提树是原生于印度的一种大叶棕榈科树木 , 2500年前因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证道 , 故被视为智慧之树 , 在佛教中被称为圣树 。 菩提叶呈心形 , 叶脉纹理精美 , 是“大彻大悟”的象征 。 古印度每个寺院都种有菩提 , 落下的叶子被僧侣视为圣物 , 在造纸技术还未普及前 , 印度僧人将其与贝叶树的叶子一起 , 制成梵夹(即用贝叶重叠 , 以板木夹两端 , 用绳串结)用于写经 , 后世将菩提树和贝叶树叶子所书写和绘制的佛教经籍和图像统称为“贝叶经、贝叶画” 。
《西游记》中唐僧所取经书也应是贝叶经 , 小说中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通天河遇鼋湿经书” , 取回的经书被龟掀翻落入水中需晾晒的情节属作者误读 , 此类由铁簪所书的贝叶经具有防水防虫不变形的特性 , 可保存长达千年 。 玄奘自著的《大唐西域记》中便已写明“游践之处 , 毕究方言 , 镌求幽赜 , 妙穷津会 。 于是词发雌黄 , 飞英天竺;文传贝叶 , 聿归振旦 。 ”
中国最早的菩提树是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 , 印度僧人智药三藏大师渡海带来 , 亲手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改名为光孝寺)中 。
菩提叶、贝叶写经在东汉时随佛教传入首都雒阳(今洛阳) , 造纸术兴盛后 , 便专用于佛事 , 仅在教徒中流通 。
唐初 , 禅宗六祖慧能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令菩提树在中土名声大噪 , 有僧人将菩提叶制成叶脉画书笺 , 画圣吴道子于其上白描佛像、菩萨 , 更加持了这一佛教圣物的艺术价值 , 被白马寺作为镇寺之宝收藏 , 掀起全国性的菩提叶画创作风潮 , 各寺均请画家妙手在菩提叶上作画写经 , 持赠贵客 , 也为达官显贵所藏 , 一画在手有如在菩提下宣示妙谛 。
一件菩提叶画从选材到完工至少需耗时月余 。“广中菩提树 , 取其叶用水浸之 , 叶肉尽溃而脉理独存 , 绡縠(指轻纱之类的丝织品)不足为其轻也” , 南宋抗金名臣郑刚中就曾记录过菩提叶画的制作方法 , 将没有虫眼、大小适中、叶脉成熟的菩提叶 , 经腐蚀、干燥、漂洗制作成叶脉 , 再依据叶片的自然形状、纹理、茎脉、褶皱 , 以传统绘画技法起稿、上色 , 历30多道工序 , 才告完工 。 因其如同纱帐般的质感 , 民间又称纱画 。
菩提叶画分墨绘和彩绘 , 内容以佛经典故和人物为主 , 其手法比传统纸绘、壁绘更需巧技 , 其一是作画面积局限 , 长不过20厘米 , 宽不过10厘米 , 其二是要遵循叶脉自然走向 , 能达到“叶中有画 , 画中有叶、叶外无画胜有画”的三重境界 , 才是上品 。 据载 , 明代画家丁云鹏的菩提叶 “罗汉图”最具代表 ,“丝发之间 , 而眉目间态毕现” 。 正是因此 , 当代拍卖市场偶尔现市的菩提叶画册 , 作者多托名“丁云鹏”以及清代如意馆画师“丁观鹏”款 。
清代 , 因历代帝王对罗汉题材的钟爱 , 罗汉画题材再度兴旺 。 康熙帝自称罗汉下凡 , 乾隆帝更是痴迷 , 他不但自己爱画罗汉 , 将紫禁城所藏的历朝罗汉图 , 收入《秘殿珠林》 , 还命丁观鹏、姚文瀚等宫廷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罗汉画 , 并对罗汉的名号和座次进行考订 , 依章嘉国师编纂的《同文韵统》重定了罗汉的名号 , 将十七、十八罗汉定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 。
- 承嗣!清代奇案:独子承嗣,两房各娶妻,命案难倒州官,礼部刑部吵翻天
- 信息|白岳凝烟:清代墨范典型作品
- 准提道人&献出六魂幡,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大赞,长耳定光仙为何还加入佛教
- 古籍|樵叟备忘杂识:清代稿本,来集之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书法|评展 | 失去灵魂的书写——从一场清代楹联展谈起
- 山西!山西博物院展示多彩琉璃
-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纸上故宫添“新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发布
- 雕刻|清代,和田碧玉嵌白玉云龙纹官帽架一对
-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历时10年,全套35卷《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巨制收官
- 清代|纸上故宫添“新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