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黄庭坚将其改成了词,也是一首千古名篇( 二 )


不过不管怎么样 , 诗词专家都认为 , 黄庭坚将这首词的“文字技巧”玩弄得非常地高超 , 因为他完全没有改变欧阳修的行文顺序和叙事手法 。
比如黄庭坚词中的第一句 , 直接就是欧阳修散文的第一句 。 第二句从作者沿途所见入手 , 开始介绍琅琊山和醉翁亭的位置 , 也和原文顺序相同 , 全词几乎没有一句是他的“原创” 。
词的上半阕 , 就是散文中第一、二段的内容 。 只是把欧阳修原文里面 , 介绍谁建了亭子的部分内容 , 以及关于山中风景的四时的变化 , 晦冥交替的描写删除了 。
删除这些以后 , 黄庭坚在这首词里面 , 着重突出了《醉翁亭记》里最重要的那部分内容 , 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黄庭坚|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黄庭坚将其改成了词,也是一首千古名篇
本文图片

词的下半阕 , 同样是在做“减法” , 黄庭坚删除了原作中关于“游人”的角色 , 以及宴会结束的时候 , 关于风景和人物的过度描写 。
读过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的人 , 初看黄庭坚这首《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 会觉得黄庭坚把原文剪裁得非常“粗糙” 。
就像一个蹩脚的杂志编辑 , 为了把一篇四百多字的文章 , 硬塞进一个一百字的豆腐块儿栏目里 , 削足适履 。 他大刀阔斧地把一株原本枝叶繁茂的树 , 削成了一根惨不忍睹的“光棍儿” 。
但是且慢!评价一首“隐括”的古词 , 却不是现在人这么评价的 。 因为黄庭坚这首词 , 出众的地方并不在内容上 , 而是在艺术手法上 。
直白地说 , 黄庭坚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 欧阳修原文用了21个“也”作句子结尾 。 黄庭坚就故意在词中用了12“也”字来押韵 , 这就很不简单了 。
黄庭坚|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黄庭坚将其改成了词,也是一首千古名篇
本文图片

【黄庭坚|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黄庭坚将其改成了词,也是一首千古名篇】要知道 , 古代的一些诗人、词人在作诗填词的时候 , 经常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字来押韵 , 而出现“凑韵”的现象 。
但是黄庭坚这首词 , 在必须严守词格的同时 , 还全部采用了欧阳修散文里的句子 。 叙事的顺序 , 叙事的内涵、主旨 , 甚至是句子几乎都没有一句原创 。
好好一篇《醉翁亭记》 , 简直被他玩儿成了“真假李逵”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还能坚持“也”字押韵 , 并且不会让人觉得句子有突兀的地方 。 炫技炫到这个份儿上 , 也是没有谁了 。
结语
黄庭坚改写欧阳修的散文 , 在整体上保持原貌的情况下 , 适应了《瑞鹤仙》的格律要求 。 这就等于是拿欧阳修的散文 , 改写成了一首歌的歌词 。
这首歌的曲调(风格)是固定的 , 内容也是原汁原味的 。 如非对曲牌和原文烂熟于胸 , 绝不可能做到这个地步 。
黄庭坚|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黄庭坚将其改成了词,也是一首千古名篇
本文图片

可见 , 黄庭坚平时一定很欣赏这篇《醉翁亭记》 , 绝对没有剽窃、抄袭它的意思 。 只不过这种“隐括词” , 填词的内容全部都是拾人牙慧 , 毕竟算不得好看 。
于是后来朱熹写杜牧的“隐括词”时 , 终于开始有自己的寓意和内涵了 。 不过不管怎么样 , 黄庭坚这首“隐括词”已经出名了 , 没有人敢说他的这首词是“抄”了欧阳修的 。
毕竟散文不用按照词谱来填字 , 更不用讲究押韵 。 所以黄庭坚改散文成曲子词 , 虽然是“小道” , 但是依然还算是个匠心独运的“技术”活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