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作者袁在平
武昌东湖之畔 , 在湖北省文化厅面向大门口的正大厅里 , 巍巍矗立着一组五位“湖北历史文化名人”的巨型群雕塑像——他们是屈原、杨守敬、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 。 杨守敬一生留下4000余万字(据著名杨学家、《杨守敬集》编委会委员李作君的统计数字)的著述 。 自1982年至1995年间 , 在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领导下 , 计13册、17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杨守敬集》 ,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联合陆续出版 。 如此巨大规模的个人著述及学术文献贡献 , 这在中外历史上 , 均是罕见的 。 杨守敬不仅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大史地学家 , 且还是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 。 故杨守敬“不仅是中国的 , 也是世界的”(李作君语) 。
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本文图片

杨守敬是一位从小顽强学习砥砺而成长起来的奇才、大才 。 他生于1839年 , 宜都陆城人 。 字鹏云 , 名开科 , 更名守敬 , 号惺吾 。 4岁丧父 , 5岁随母亲识字诵诗 , 8岁读私塾、习写作 。 11岁辍学帮七旬祖父经营铺店;他白天经商 , 夜晚苦读自学 。 清咸丰七年(1857)参加县试、府试 , 皆获第一名;清同治元年(1862) , 考中举人 。 光绪六年(1880) , 出使日本 。 杨一生勤于书法艺术 , 是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 , 尤在日本影响极大 。 熊会贞曰:“先生传世书法古茂 , 直逼汉魏……一时名人莫不推重 。 ”在出使日本的四年中 , 杨守敬书法的汉魏古茂风韵及其所推荐的魏碑篆隶雄劲之风、以及他所带去的1万余件碑刻拓片和书法作品的魅力 , 完全征服了彼岸芸芸众多学子;在他的巨大影响下 , 日本书法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转折 。 故杨守敬被日本书界 , 尊为“日本近代书道之祖” 。 归国后 , 任黄州府教谕 。 黄州期间 , 其住所与东坡赤壁相邻;因仰慕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道德文章 , 故又自号“邻苏老人” 。
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本文图片

杨自20岁(咸丰九年)起 , 便潜心研究历史地理 。 一生留下著作《水经注疏》、《汉书地理志补校》、《隋书地理志考证》、《三国郡县表补正》、《三国地图》、《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水经注疏》、《晦明轩稿》、《楷法溯源》、《湖北金石志》、《望堂金石集》等等共80余种 。 这大多数著作的增补、修订 , 均有门人熊会贞的鼎力襄助 。
其舆地学、郦学的最高成就代表巨著是《水经注疏》(熊会贞参疏) 。 自光绪三年(1877) , 杨守敬参编《荆州府志》时起 , 便开始了《水注经疏》的撰写——即截取《江水》中的“荆江”部分 , 着手于《水经注疏·江水》篇的撰稿 。 迄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 , “《水经注疏》稿成” , 中有熊会贞参疏 , 历时27载 。 晚年 , 杨守敬继续进行修订 , 熊会贞参疏 , 直至逝世 。 在他去世后 , 熊会贞又用了22年对其进行补充、修订 。 这是从杨守敬到熊会贞相继用了60余年所打造的一部“涉及历史、地理、水利、农业、考古、文学、民俗等广博内容”的舆地大著 。 全书40卷 , 200余万字 , 共记载全国大小河流3000余条 。 该书撰著 , 参阅了764种古籍 。 郦氏所引之书 , 于《疏》中皆注明出典;所叙之水 , 皆详其迁流 。 旁征博引 , 追根溯源;精心考证 , 纠正谬误 。 将《水经》、《水经注》中原误之十分之一、二 , 传刻中错讹之十分之四、五 , 赵、戴改订反误之十分之二、三 , 均一一加以疏正 。 近现代学者潘孺初称 , 《水注经疏》足使“谢山却步 , 赵、戴变色”;是“旷世绝学 , 独有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