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二 )


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本文图片

在《水经注疏》撰著期间 , 不单广泛查阅古籍 , 且还不畏艰险地勤于实地考察 。 杨守敬经对夷水(清江)的实地考察 , 纠正了《水经》“夷水(清江)源于鱼复(奉节)江水”和郦氏《注》之“(鱼复)有夷溪(即夷水)”、长阳资邱至建始之夷水段可“通船”等之误 。 《疏》守敬按:夷水与夔巫(奉节)南岸 , “中隔大石岭” , 且“关岭重叠 , 亦断无通理”;彻底否定了《水经》及郦氏《水经注》夷水(清江)源于“夔巫江水”与“夔巫”之说 。 那么 , 清江(夷水)到底发源于何处呢?杨守敬极赞同清初大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之夷水(清江)“源于蛮中(今重庆市黔江境)”的观点 。 守敬《疏》曰:夷水发源于蛮中“是也” 。 而黔江又与鄂西利川毗邻 。 故杨氏“清江源于黔江境”的观点 , 不仅纠正了《水经》及郦氏“夷水首出鱼复”之误 , 且与今人的“清江源于恩施利川”之说已是很接近了 。 这就为后人找到真正的清江之源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前景 。 《疏》又曰:“余(守敬)尝由清江上溯至长阳之资邱 , 舟行止此”;“由资邱以上则崎岖更甚 。 其水有悬崖数十丈若瀑布者 , 必不可通舟” 。 这就彻底颠覆了郦氏《注》自资邱以上夷水“河梁裁得通船”之说 。 此外 , 杨氏还力排众议 , 提出了“捍关”既不在清江上、也不在三峡中 , 而是在今鄂西巴东县野三关 。 《疏》曰:“所谓(捍关)‘临江据水’者 , 临大江据夷水也 。 以今准之 , 当近野三关 。 非必江由此出” , “纵不由三峡 , 岂不可以出陆路”乎?
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本文图片

杨守敬通过对三峡的实地考察 , 于《疏》中 , “断以夔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 并明确界定长江三峡峡段的具体分段曰:“盖自滟滪至虎须滩 , 统名瞿塘峡……自空亡沱至门扇峡 , 统名巫峡……自兵书峡至平善坝 , 统名西陵峡 。 ”今人所称三峡的峡段界定及各峡名称 , 正是源起于杨守敬的“三峡界定”之说;并在杨的三峡分段的基础上 , 将各峡峡段略有延伸而定论的 。 这是杨守敬“对三峡的一大贡献”(刘不朽《三峡探奥》) 。
由熊会贞增补、修订后的《水经注疏》 , 计有3个稿本传世:即北京本、台湾本和日本日文译本 。 北京本于1957年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台湾本和日本日文译本 , 也先后于1971年、1972年分别在台湾影印出版及日本出版 。 出版后 , 在国内外学术界反响强烈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称 , 《水经注疏》是“玺皇巨制 , 其于郦学可谓前无古人” 。 北京大学教授袁国礼称杨氏之《水经注疏》“开舆地学之新纪元” 。 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称杨守敬是“郦学泰斗和中国高等学府地理系的开山宗师” 。 《中国水利史》曰:杨守敬开创了“地理学派”、“水利学派”之先河(见杨世灿《杨守敬学术年谱》) 。
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
本文图片

2017年初冬
于峡口江城宜昌
作者简介
【杨守敬|杨守敬及其舆地巨著《水经注疏》】袁在平 , 1944年生 , 湖南资兴人 。 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 湖北省宜昌市群艺馆副研究馆员 , 湖北省作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长期从事地方刊物编辑和文史研究工作 , 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文史文章、学术论文100余万字 。 《宜昌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副主编、首席主笔 , 《中国民俗志.伍家岗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总纂 。 参与了第二届《宜昌市志》(方志出版社)撰稿 。 与夫人龚兴华合著出版有68万字文史专著《三峡史海钩沉录》(长江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