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马斯克|2021年,一场百万保险代理人的盛大告别( 四 )


她所在的支公司 , 每个月都会在酒店举行一次大型招募会 。 在活动现场 , 会有老师教授保险代理人的基本法 , 也会有领导讲解PPT并组织面试 。 近期 , 她所在的城市正推出“惠民保” , 负责理赔工作的“惠民保”专员也成为增员的途径之一 。
程菲告诉记者 , 代理人都会带人来参加 , 一方面是会有一些奖励 , 另一方面这也是考核指标 。 为了维持业绩 , 必须增员 。
除此以外 , 公司也会在每个周末组织掼蛋、美甲、剧本杀等小型活动 , 要求业务员带亲戚朋友来参加 。 玩游戏之外 , 现场也会讲授一些保险相关的基础课程 , 借此提高彼此之间的关系粘度 , 吸引有意向的人加入代理人队伍 。
面对疫情的反复和“双减”政策落地 , 程菲所在的支公司想到了商铺“扫楼”这一办法 。 “一是借这些教育机构等铺面的场地悬挂公司的海报、logo , 扩大我们的宣传面 。 当然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补贴 , 比如替他们承担水电费 。 二是看看这些经营状况不大好的商铺的员工 , 有没有意向来卖保险 , 等于说是有两方面的好处 。 ”程菲总结道 。
除了线下的多点突破 , 公司也开始尝试线上手段 。 “520”当天 , 公司组织了一场抖音直播 , 由资深业务员开通账号进行宣讲 , 其他员工负责送花、刷礼物帮助引流 。 但由于缺乏经验 , 这一次直播的效果并不好 。 “除了我们自己的员工 , 几乎没有其他人来看 。 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尝试 , 吃一堑长一智吧 。 ”
尽管绞尽脑汁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增员 , 但实际效果有限 。 程菲掰着指头数了数 , 每月举行的招募会是增员的最主要途径 , 基本可以带来15个左右的新人 。 除此以外的其他活动 , 收效甚微 。
制度改革道阻且长
的确 , 传统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局限性正日益凸显 。 准入门槛低、专业技能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尊重度不高等问题几乎成为连锁反应 , 频繁涌现 。 再加上代理人开展业务大多注重短期利益 , 长期保险服务不充分 , 导致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 。
“新人培训期的时候 , 我甚至还在会场外帮宝妈带孩子 , 那叫一个凌乱 。 ”在程菲看来 , 宝妈想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头都顾不上 。 入职三个月内 , 保险公司给新人安排了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的课程 , 有的宝妈会把小孩带到现场来 。 “她们不方便带进去 , 就只能先让我照顾 。 但是又不放心 , 就在里面听一会儿出来一下 , 再听一会儿再出来一下 , 你说这怎么能学得好呢?以后开展业务肯定也会很麻烦的 。 ”
与此同时 , 人员的大进大出经常导致“孤单客户”产生 , 代理人离职之后没有人为客户继续提供服务 。 程菲告诉记者 , 通常这些“孤单资源”会安排给新招聘进来的业务员接手 。 但首先 , 服务中断的过程本身就会影响客户对于保险公司及其业务员的评价;其次 , 新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够成熟 , 即便接了手 , 也很难弥补口碑上的不足 。
“口碑和风评较低就会导致另一个现象产生 。 ”程菲无奈道 , 今年下半年 , 她刚刚给一位应届毕业的女生上完工号 , 公司就被这位女生的家里人投诉了 , 父母表示坚决反对女儿从事这份工作 。 在其父母眼中 , 保险代理人就是“不靠谱”的代名词 , 卖保险等于忽悠人 。
面对上述种种在寿险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各家险企纷纷开始探索破局之道 , 精英代理人、独立代理人等创新模式 , 成为重塑代理人渠道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