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的创作履历 , 数十部作品加持 , 从这点来说 , 古尔纳的诺贝尔文学奖拿得合乎情理 。 走马观花似的梳理一遍他的作品 , 自然缺失了文学极为重要的肌理 。 对中文读者来说 , 要弥补这部分的遗憾 , 不妨先翻翻那本《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 里面收录的两篇古尔纳的短篇《博西》和《囚笼》也许可以提供一些零散的答案 。
非洲文学:古老却时常被忽视的土地
古尔纳并不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 , 但他的获奖重新将大众的视线从世界文学的中心带到这片古老却时常被忽视的土地 。 正如1986年 ,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来自尼日利亚的沃莱·索因卡面对采访时所说:“这(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对我个人的奖赏 , 而是对非洲大陆集体的嘉奖 , 是对非洲文化和传统的承认 。 ”
沃莱·索因卡之后 , 1988年 , 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成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 。 来自南非的作家纳丁·戈迪默和约翰·库切先后在1991年和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他们的荣誉或许都可以归功于非洲大陆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 。
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书面文学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 因为饱受殖民统治和奴隶交易的影响 ,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 非洲国家纷纷独立 , 摆脱殖民者的统治 , 政治上的解放随后也带来民族文化的复兴 , 文学创作才逐渐兴起 , 创作的方向也因此产生了变化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 , 非洲作家的创作主要描述非洲的风土人情 , 或者讲述殖民统治下的境遇 。 例如沃莱·索因卡创作于1959年的作品《狮子和宝石》 , 通过一位非洲姑娘的婚嫁经历影射了当时非洲农村的矛盾冲突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 , 告别殖民的非洲国家进入后殖民时代 , 过往的遭遇逐渐暴露出新的社会问题 , 身份割裂、种族争端、现代观念与传统道德伦理的冲突等等 。 这些问题都成为非洲作家新的书写重点 。
纳丁·戈迪默在1966年出版的作品《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里讨论了种族隔离政策造成的伤害 , 对种族隔离的探讨也是约翰·库切的作品主题之一 。 更不用说今天的主角古尔纳早已将后殖民时代的种种后遗症当作学术与写作生涯中近乎唯一的材料 。
丰厚的文学遗产自然滋养出当代非洲文学崭新又独特的面貌 。 除了刚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古尔纳 , 同样来自非洲的肯尼亚作家恩古吉·提哥安和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多年来的常客 。 前者是用本土语言写作的国宝级作家;后者在葡萄牙语文学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 其第一部作品《梦游之地》就拿到葡萄牙语文坛的最高荣誉卡蒙斯文学奖 , 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非洲文学作品之一 。
更年轻的一代非洲作家里 , 出生于1977年的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被誉为“尼日利亚的托尔斯泰” , 她讲述尼日利亚内战的作品《半轮黄日》获得2007年橘子小说奖 , 被“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称赞 。 来自安哥拉的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是安哥拉文学的代表人物、葡语文学的新贵 , 他的作品《遗忘通论》曾入围2016年布克国际奖决选名单并获得2017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 。
本文图片
至于拿到今年布克奖的 , 是出生在法国的塞内加尔裔作家达维德·迪奥普 , 他的作品《灵魂兄弟》取材一战 , 讲述两名来自塞内加尔的男孩以土著兵的身份为法国而战 , 在审视战争带来的暴力和恐惧的同时回望逝去的非洲岁月 。 这或许说明新一代的非洲作家正在寻找更多样的写作路径 , 在历史深处挖掘过往与当下的关联 。
- 巴尔扎克@人要有生存的方向,巴尔扎克让我看到心的意义,保持本色人生!
- 越南|王占黑:越南的巴尔扎克好看吗?
- 网球场|王占黑:越南的巴尔扎克好看吗?
- 阿卜拉江·努尔买买提|新疆英吉沙“小刀村”:老手艺成富民新产业
- 巴尔扎克&看了10位大作家的一天世界,方知“智者的常轨,乃是雄心之明证”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一书难求?新晋诺奖得主古尔纳在美国遭遇的出版困境
- 多蒂|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引进诺奖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多部作品
- 巴尔扎克&5年完成100多万字1000次修改 编剧周梅森细数《突围》创作历程
- 古扎克$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刻画人性之恶的短篇小说
- 小说!专访|阿卜杜拉扎克·格尔纳:我对所有“从别处来”的人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