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年轻人的职业瓶颈,从迈出校门那一刻就有了( 三 )


看见曾经的自己
彭伟聪虽是学心理学的 , 但一直从事广告营销行业 , 也干过自由职业 , 还出过书 ,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斜杠中年” 。 彭伟聪反问那位被裁员的朋友:“运动员都不可能全年 365 天训练 , 而你那么拼命一直工作了十几二十年 , 有没有想过从固定的圈子走出去 ,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一语点醒梦中人 。 朋友发现自己“安逸”太久 , 总盯着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 , 忘了抬头看看 , 外面还有不一样的精彩 , 也早已发生巨变 。 “做一些能启发别人的事情”是彭伟聪一直以来的人生目标 , 不管对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 。 去年疫情在家 , 彭伟聪在领英上看到了“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的导师征募 , 想着“有时间为什么不做” , 便立刻报了名 。 点开领英“寻找我的职场导师”页面 , 学生们可以根据行业、职能、帮助内容等筛选方式挑选心仪导师 。 双向选择成功 , 两人就可以一对一交流一小时 。 十几名学生在领英上找到彭伟聪 , 其中有个来自东北的女同学让他印象深刻 。 他们在线上交流过后 , 刚好这位女同学获得了一份来上海实习的机会 , 他们就又在线下吃饭畅聊 , 而不经不觉 , 饭桌对面的女孩为了实习机会 , 已跑遍大半个中国 。 彭伟聪能在她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就算遇到迷茫的时刻 , 还是想有一份纯粹的执着 。 不过 , 女孩显然比他更幸运 , 在这个年纪就能找到各行各业的专家 , 帮自己一把 。 彭伟聪出生于香港 。 毕业时 , 他也不知道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 只是想把自己中学时积累的文学功底与大学心理学课学到的“对人的思考方法”结合起来 , 而顺理成章选择到广告公司当文案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中国广告业正处于狂飙突进、繁荣芜杂的发展期 。 一进公司 , 他立刻接到了重要任务——负责一个著名奢侈品牌的大中华区创意及文案 。 可是 , 他所在的公司“欠缺系统性的培训指导 , 必须靠自己努力摸索” 。 当面对服务品牌极为严格的文案要求时 , 他会一页页地翻阅商务印书馆 1948 年出版的《辞海》 , 了解每个字的古今演变 , 试图为文案寻找那个“最恰当”的字 。 这种看似“笨”的办法成了他最基本的工作流程 。 领英页面上 , 彭伟聪详细记录了过去八段工作经历的内容 。 从文案到资深文案 , 彭伟聪沉潜了 7 年 。 现在的他 , 是一家外资内容营销公司的大中华区总监及顾问 。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 , 彭伟聪认为自己不算“飞黄腾达” , 甚至算得上“乱来” , 因为他始终相信“顺势而行 , 体验不同类型的世界比较重要” 。 不过 , 他乐于分享那些通过“乱来”积攒下的经验故事 , “创造一些启发人心的东西” , 因为这或许可以为更多人 , 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 领英还在另一个方面 , 启发了他的人生路径 。 2012 年 , 一家公司的 HR 在领英上发现了他 , 十分看重他扎实的文案功底和策划能力 , 双方一拍即合 。 有趣的是 , 彭伟聪不仅得到了一份好工作 , 还收获了爱情:“换工作之后 , 我就遇上了我老婆 , 她是我在这公司的同事 。 ”他笑了笑:“就因为 HR 在领英发消息找到我了啊 。 ”


【领英|年轻人的职业瓶颈,从迈出校门那一刻就有了】在贺虹对面 , 也曾坐过几千个寻找工作机会的候选人 。 他们的渴望、紧张 , “我都能感同身受” 。 时间回到十多年前 , 前一年的金融危机危机余波仍在 。 彼时的贺虹还是一名 HR , 有天她得到公司通知:工作合同到期不续签 。 对她来说 , 合同到期不续签也是被动离职 。 第一次面临被动离职 ,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资深 HR:“我第一次体会到坐在桌子另外一边员工的感受 。 ”在一些管理层面前 , 员工就像是一台机器 , 过往所有充盈的、真实的故事与情绪 , 都变得没那么重要 。 一个活生生的人 , 被学历、经验和成就拆解 , 然后被对应到一条条标准上——人被“标准”定义 。 “对他们有用就留下来 , 没有用就让 HR 谈走 。 ”经历过“被动离职”后 , 贺虹更坚定地信守自己的理念:“员工是同事 , 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 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 我们不能把员工当作机器 。 ”日常工作中 , 领英上的会员库是她寻找候选人重要来源之一 。 在领英上 , 平台鼓励用户使用真实姓名和身份 。 在贺虹眼里 , 每个名字背后都是鲜活真实的个体 。 领英平台对信息真实性的把控、对欺诈行为的预防和打击措施 , 都让贺虹更放心地成为那个“牵线搭桥”的人 。 有“职业困惑”的人找到她 , 只要贺虹有时间 , “都欢迎” 。 贺虹把这视为某种“志愿服务社会的方式” 。 未来 , 贺虹也会继续帮助那些需要机会的“自己”:“成就感是会让你能够坚持很久的 , 因为这个是真的影响了别人 。 ”职业瓶颈的到来 , 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糟糕 , 而是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 表面看似光鲜亮丽、无所不能的“导师们”同样经历过困扰着平凡如你我的挫折与瓶颈 。 但是 , 正是一个又一个“职业瓶颈” , 推动了我们的每一步成长 。 遇到困境时 , 寻找出口的方式有很多 。 铆着劲儿的努力会赢来意想不到的回馈与帮助 , 萦绕心头的困惑会有对应的答案 , 跨越时区地域的缘分也存在充分可能 。 2020 年初 , 一些艺术家曾用画作的方式“改写”了安徒生的《瓶颈》 。 有一位画家如此解释自己的作品《黎明》:“我们会明白发生在眼前可怕的一切并非是全部 。 ”在画中 , 瓶颈呆着的阁楼之外 , 巨大的树叶正在生长 , 前方是温暖的街道 , 转角还有情人依偎 。 远处天际 , 黎明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