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傅申|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的缘起与研究( 七 )


研究张大千而不研究他伪作了些什么古画 , 那绝对不是完整的研究和认识 。 他入门学习书画 , 虽与绝大多数的画家相同 , 是走临摹的路子 , 但是他特殊的才能 , 使他不论临或仿都能逼真原迹 。 他学古人 , 目标并不只限在一家、两家或明代、清代 , 他是不断地向古人学习和挑战 , 他以过关斩将的气概和姿态 , 由清而明 , 而元而宋 , 而唐而隋 , 各时代都有他的伪作 。
陆抑非记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大千的接触并录其对临摹的看法: “临摹前人的作品时 , 一定要不怕反复 , 要临到能默得出、背得熟、能以伪乱真 , 叫人看不出是赝品 , 只有这样 , 才能学到笔墨真谛 , 学到前人的神髓 。 ”这就充分说明了他临古、仿古甚至伪古本是为学习 。 但是学到一种程度 , 他就要和古人一较长短、高下 。 如何与古人比较?最具体的方法之一 , 是看看当代的鉴赏家和博物馆专家能否将他的伪作和古画真迹区分出来 , 这是大千向当代专家的挑战 。 事实上 , 流传的伪作不仅是他研究和临仿古画的副产品 , 而且都是大千“血战古人”的精心之作 。 通过鉴藏家和美术史家的再三考验 , 他也由此建立起他的自信心 。 他多数的伪古画 , 也是临古、仿古的进一步发展 , 是“意与古会”的再创造 , 而不仅只是依样画葫芦而已 。
在临、仿、伪的实践过程中 , 使他又有两种成就:一是使他成为眼光敏锐无比的鉴赏家 , 因为他观看时 , 能见他人之所不能见 。 因此 , 在他自叙大风堂藏画名迹时 , 毫不掩饰他的得意、自负之处 , 他说: “世尝推吾画为五百年所无 , 抑知吾之精鉴 , 足使墨林推诚 , 清标却步 , 仪周敛手 , 虚斋降心 , 五百年间 , 又岂有第二人哉 。 ”一是提高自己的绘画要求和水平 , 他每临一次古画或伪造一古画 , 就会得到更深入的体会 , 因而就往前跃进一次 。
当他潜心于某一古人的阶段 , 在他作伪的同时 , 他自己的一般创作 , 也往往与该一古人的风格相近 。 反过来说 , 如果我们要研究他画风的形成、成熟和改变 , 都与他同一时期临古、伪古的作品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 。 同样 , 当我们发现了一件大千所作的伪古画 , 要断定伪作的年代 , 就一定要依据大千画风的发展 。
仅就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立场 , 想要在难以数计的古画中将大千的伪作加以区别 , 如果只是片面地了解大千的绘画 , 不但困难重重 , 更会因误判而徒增困扰 。 因而 , 为了正确地了解大千的伪古画 , 就无可避免地要对他的收藏和收藏史、也包括他见过的古画甚至影印本或照片等进行全面查考 。 总之 , 这些都是有机地关联在一起 , 抽离而作单项的研究就会失去其意义 。
综合起来说 , 我们要研究张大千的绘画发展 , 是一定需要同时了解他的收藏、鉴别、临古、仿古、伪古、游历 , 以及他的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种种 , 否则就不够全面 。 比较起来 , 像他这样复杂博大的画家是少有的 ,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更多时间去研究他 。 个人之所以勇于接受这项挑战 , 一是时间上有了距离 , 比较客观;二是目前资讯发达 , 资料掌握较易;三是个人多年来对大千先生的综合研究 , 略有心得 , 以此求正于读者诸君 。
(本文原文《血战古人的张大千——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缘起与简介》载于台湾地区《雄狮美术》 , 选自田洪、蒋朝显编《傅申论张大千》一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第十三节-张大千研究缘起” , 有删节 , 标题为编者所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