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黄晶|“忒休斯之船”的东方版本:二鬼争尸故事

《大智度论》中保存有一个后来在佛教文献当中被称作“二鬼争尸”的鬼故事 , 它是一个忒休斯之船的思想实验的东方版本 , 包裹在一个关于有我无我的哲学辩论中——
问曰:
何以识无我?
一切人各于自身中生计我 , 不于他身中生我;若自身中无我 , 而妄见为我者 , 他身中无我 , 亦应于他身而妄见为我 。
[……]
答曰:
此俱有难!
若于他身生计我者 , 复当言“何以不自身中生计我” 。
复次 , 五众因缘生故空无我 , 从无明因缘生二十身见 , 是我见自于五阴相续生 。 以从此五众缘生故 , 即计此五众为我 , 不在他身 , 以其习故 。
复次 , 若有神者 , 可有彼我 。 汝神有无未了 , 而问彼我!其犹人问兔角 , 答似马角 。 马角若实有 , 可以证兔角;马角犹尚未了 , 而欲以证兔角 。
复次 , 自于身生我故 , 便自谓有神 。 汝言神遍 , 亦应计他身为我 。 以是故 , 不应言自身中生计我心 , 于他身不生 , 故知有神 。
复次 , 有人于他物中我心生 , 如外道坐禅人 , 用地一切入观时 , 见地则是我 , 我则是地 , 水、火、风、空 , 亦如是 。 顛倒故 , 于他身中亦计我 。
复次 , 有时于他身生我 , 如有一人 , 受使远行 , 独宿空舍 。 夜中有鬼担一死人来着其前 , 复有一鬼逐来 , 瞋骂前鬼:“是死人是我物 , 汝何以担来?”先鬼言:“是我物 , 我自持来 。 ”后鬼言:“是死人实我担来!”二鬼各捉一手争之 。 前鬼言:“此有人可问 。 ”后鬼即问:“是死人谁担来?”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 , 若实语亦当死 , 若妄语亦当死 , 俱不免死 , 何为妄语?”语言:“前鬼担来 。 ”后鬼大瞋 , 捉人手拔出着地 , 前鬼取死人一臂拊之即着 。 如是两臂、两脚、头、胁 , 举身皆易 。 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 , 拭口而去 。 其人思惟:“我人母生身 , 眼见二鬼食尽 , 今我此身尽是他肉 。 我今定有身耶?为无身耶?若以为有 , 尽是他身;若以为无 , 今现有身 。 ”如是思惟 , 其心迷闷 , 譬如狂人 。 明朝寻路而去 , 到前国土 , 见有佛塔众僧 , 不论余事 , 但问己身为有为无 。 诸比丘问:“汝是何人?”答言:“我亦不自知是人非人 。 ”即为众僧广说上事 。 诸比丘言:“此人自知无我 , 易可得度 。 ”而语之言:“汝身从本已來 , 恒自无我 , 非适今也 。 但以四大和合故 , 计为我身 , 如汝本身 , 与今无异 。 ”诸比丘度之为道 , 断诸烦恼 , 即得阿罗汉 。
是为有时他身亦计为我 。 不可以有彼此故谓有我 。
这部题为《大智度论》的经文 , 在东亚被视为大乘中观派四部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 , 中国古代的僧侣认为它是印度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的作品 , 然而其梵语原文没有任何一行流传下来 , 在藏语和梵语的文献中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它的记载 。 关于这部经文的翻译情况 , 从鸠摩罗什同时代人的叙述以及后来的传记材料中 ,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应后秦皇帝姚兴的要求 , 在长安名为逍遥园的翻译局 , 大约在402年到406年之间 , 在五百多名助手的协助下 , 鸠摩罗什将这部梵语经典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同翻译到汉语 。 在大正藏刻本中 , 我们发现了对其梵语题名一个更贴字的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 在库车(鸠摩罗什的出生地)发现的一些手稿残篇对其梵语标题的汉语转写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优波提舍” , 这表明它是一部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优波提舍” , 即问答形式的注疏 。 这些手稿残篇同时也表明 , 在鸠摩罗什开始他的翻译项目之前 , 这部经文的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被译为汉语 。 但《大智度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