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绅!邱捷、刘志伟:把读者带进活生生历史现场的《杜凤治日记》( 三 )


再次,杜凤治日记对研究晚清官员生活史很有参考价值。
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官员交往、衣食住行、家庭家族、阅读娱乐等,以及州县官的收支与日常生活。任何官员都只能千方百计谋取“法外”收入,日记深刻反映了“无官不贪”的情况。张庆鑅署理一任东莞就得到5万两,杜凤治自己当十几年官宦囊结余4.5万两,张琮当过顺德、南海知县,都是优缺肥缺,却亏累几万两——当州县官也如同做生意或赌博,要看能力、心计和机会。
日记反映当官既要讲资格、讲本事、讲关系,但也要讲机遇,用时人的话来说就是“讲命运”。杜凤治是个拼命做官的人,也很自负,但他又很理性,很认命。虽然认为自己的能力高于很多大官,但又知道期望升官不切实际,他只想在州县官这个位置上得到更多实惠。
日记里一个经常出现的人物——聂尔康,是翰林散馆“老虎班”知县。他很有能力,还是曾国藩的亲家,好像也没有犯错,但做了一二十年,始终在州县官的位置上,后来他也像杜凤治一样不指望升官了,总想当新会知县,杜凤治对聂尔康的能力和官场经验颇有好评,但认为他捞了不少。所以,日记经常说“官场如戏场,当官如赌博”。
【 局绅!邱捷、刘志伟:把读者带进活生生历史现场的《杜凤治日记》】日记中有关官员交往的描写很有趣,官场中并非都是等级森严、谨言慎行,有时说起话来百无禁忌,总督向杜凤治谈官员的八卦,巡抚向杜议论总督受贿,杜同其他官员咬牙切齿咒骂上司按察使张瀛、盐运使钟谦钧。清朝大官虽然可以决定下属仕途命运,但要把下属送进监狱或者搞死又很难,所以,大官对小官也有很多讲究,不是官大就可以完全任性,有时,有些“牛二”小官,一旦下定决心不吃官场饭,抓住机会大闹,就会把整个官场搅得满天神佛,上司不得不妥协给“掩口费”等等,均反映了清代官场不为今人所知的侧面。
局绅!邱捷、刘志伟:把读者带进活生生历史现场的《杜凤治日记》
文章插图

邱捷指出,《杜凤治日记》的整理离不开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的通力合作。
首先是定体例。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大家经常讨论,因为已经有影印本,完全承担了保持文献原貌的功能,点注本的目的是向有一定历史知识的读者(如文史专业的本、硕)提供一个容易阅读的版本,所以用简体横排为宜,不用繁体字。杜凤治写日记用了大量减笔(当时的简体)、俗体、异体字,还有一些习惯的错字,如果采用繁体,规范很难,更容易出错。读者如果对点注本有疑问,可以查影印本,也可以读点注本和注引影印本。
其次是同编辑一起认字。杜凤治写草书不规范,偶尔还会有错别字,大量写在行间、天头的蝇头小字更令人头疼,很多时候只能根据前后文猜测。但遇到人名、地名就不容易猜了,如同知许延瑴,字号子双,因“瑴”与“穀”(今简化为“谷”)的草书近似,最初误作“延谷”,责任编辑审稿时发现当为“延瑴”,而且,“瑴”与其字号“子双”对应,于是,许延瑴这个名字就没有搞错。又如广宁绅士何瑞图字号羲符,因“羲”与“義”(今简化为“义”)草书难分,最初也误作“义符”;佛山都司邓奋鹏,字号抟云,因“摶”(今简化为“抟”)与“搏”草书难分,最初误认作“搏云”,后来都根据本名、字号的联系确定了正确的用字。
杜凤治抄录的上谕、文书涉及很多人名,不少写得很潦草,无法根据前后文推测,幸而有《明清实录》《中国方志库》《中国谱牒库》等数据库可以检索,想出不同的检索用词,用各种办法检索,很多人名就可以查出正确的用字。在以前没有数据库可检索的时代,或者今天不会用电脑的老先生,这部手稿相信无法整理,那么多人名,不是手工查典籍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