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稿|纪念木心逝世十周年:闲聊木心之外 | 对谈陈丹青( 二 )


宫子:每年应该有很多人来找你写吧?
陈丹青:倒也没有 。 情况在变化 。 十年前知道木心的人很少 , 2011年他死了 , 2012年我录入《文学回忆录》 , 2013年出版 。 那个阶段 , 理想国、乌镇、我 , 都想让大家知道木心 。 但十年来读者逐渐增多 , 好几个省的民间读者自发成立了“木心读书会” 。 当初我没想要那么多人知道他 , 其实大部分人只知道他的名字 , 记得一些他的俳句 , 听过《从前慢》 , 但果真去读他的书 , 毕竟是少数 。 木心的书不好读 。
实话说 , 目前许多的读者是冲着《文学回忆录》 。 总之 , 我跟十年前、五年前的想法不一样了 。 知道木心的人太多了 , 我愿意他还是很小众的作家 。
宫子:你本人现在也象征性地变成了木心的代言人 , 大家一提到木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 也有人质疑你是在“造神” 。
陈丹青:他死了 , 然后有了美术馆 , 我又在那儿做事 , 自然就变成目标啦 。 但我无法给他代言 。 代他什么言呢 , 你说说看?只有一个方便 , 我做他的事再不用征得他同意了 。 “造神” , 是他们说的 , 你觉得这是造神么?从2006年木心出书直到现在 , 都有人在质疑 , 说我是个托儿 。 好吧 , 他们觉得我是个托儿 , 我就是吧 。
我的理解是 , 木心死去那年 , 自媒体已经有了 。 人类从来没遇到一个时期 , 有种媒介能让一个人、一件事 , 传播那么快 , 而且谁都可以加入议论 。 我跟木心的关系是件小事 , 可是被放大 , 被议论了 。 换在30年前 , 文学界这个出来了 , 那个出来了 , 出版界批评界都做同样的事 , 报纸、杂志、研讨会、访谈、见面会……集中议论某个作家 , 但那时不会说你“造神” 。 自媒体时代就是吃瓜时代 , 木心不是变成“神” , 而是被自媒体变成一只瓜 。
遗稿|纪念木心逝世十周年:闲聊木心之外 | 对谈陈丹青
文章图片

《张岪与木心》 , 陈丹青著 , 理想国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2019年9月 。
宫子: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事情 , 上大学的时候 , 2013、2014年左右 , 班上有人期末论文写了“木心大师” , 结果被老师一顿痛骂 , 说有那么多能写的当代作家 , 结果找了个我都没听过的什么所谓大师 , 也不知道是哪门子的大师 。
陈丹青:我刚还收到一个00后考生的消息 , 他说考高中和北师大 , 试题里有木心的文章 , 我很惊讶 , 谁定的考题?他说试题的文学家里有木心 , 选篇是《童年随之而去》和《林肯中心的鼓声》 , 要学生分析某句什么意思 。 可是今天你告诉我 , 八年前有个同学写了木心 , 老师会骂 , 老师没错呀 , 他没听说过木心 。
错是错在哪里呢?就是所谓“大师” 。 谁说木心是大师?我和出版社从来没说过 , 想都没想过 。 很简单 , 中国有这么多作家 , 光是我这一辈 , 50后、60后 , 出了多少作家?他们的书已经有二三十个国家语种翻译 , 欧美都有了专门研究北岛、莫言、余华的博士生 。 现在我推荐一个老头子 , 79岁 , 第一次在大陆发表文章 , 怎么啦?犯了法吗 , 这样上赶着骂?然后说我是托儿——对 , 我是 , 我乐意托下去 。
宫子:所以看到有人诋毁木心你都会很生气 。
陈丹青:有三次非常生气 , 换到年轻时会上去打 。 现在变成所谓知识分子 , 不能动粗了 , 我们这代人是打架长大的 。
头一个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朱伟 。 2006年木心的书刚上架 , 他就写了微博 , 居高临下 , 说一堆酸话 。 他是老编辑 , 跟我同代 , 上世纪80年代经手过不少知名作家 , 大抵是40后、50后、60后 。 可是看到一个20后 , 一个79岁的老头子 , 头一次出书 , 他就这么傲慢、摆谱 。 木心招惹谁了?实话告诉你 , 我从来看不起我这一代人 , 包括我自己 。 朱伟不知羞耻 , 跳出来 , 他本人就是文学编辑 , 所以十倍的羞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