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第52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与第55章"知常曰明"( 四 )


【通解】声名与生命哪一样更亲近?生命与财货哪一样更贵重?得与失哪一样更有害?声名爱得过甚 , 必定会破费也大;财货敛藏得越多 , 必定会损失也多 。 所以 , 知足 , 你的声名就不会受辱;知止 , 你的财货就不会有危险 , 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
【消逝的字符】今本《老子》第44章与本章文字一致 。 老子一书多为人主训 , "人主之术 , 处无为之事 , 而行不言之教"(《淮南子·人主训》) , 本章即对君王的训教之辞 。
"身与货孰多" 。 多 , 重要 , 贵重 , 重视 。 以货为多则害身也 。 "得与亡孰病" 。
病 , 苦 , 有害 , 担忧 。 执着于得失的人 , 当然是有病 。 老子一再讲"不得" , 不得而有德(见第一章"上德不得 , 是以有德") , 以得为病 。 可叹的是 , 世人一辈子都在为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名声而孜孜以求 , 不懂得洒脱、放下 , 生活得简朴一点 , 可谓病得不轻啊 。 "甚爱必大费 , 多藏必厚亡" 。
此处"爱"字 , 坊间注家多训做"吝啬"、"吝惜" 。 说过分的吝啬反而会招致更大的破费 。 笔者认为 , 此句"甚爱"、"多藏"为倒装 , 故其正过来就很好理解了 。 即"爱甚必大费 , 藏多必厚亡" 。 "知足不辱 , 知止不殆" 。
知足 , 就不会大费 , 就不会身名受辱 。 知止 , 就不会厚亡 , 就不会招致危险 。 所以 , 不要求名大 , 不要求财多 。 知足知止 , 不辱不殆 。
【砚池堂夜话】三个老头、三只老鼠和一对老夫妇
一名妇女发现三位白须飘然的老先生坐在家门前歇脚 。 妇人邀请他们进屋 , 三位老先生笑呵呵地谢了她 , 身子却没动 。 妇人惑然 。 其中一位老先生指着身旁的两位解释:"这位的名字是财富 , 那位叫成功 , 而我的名字是健康 。 我们不能同时进屋呀!不过 , 你可以去和你的家人商量 , 看你们最需要我们中的哪一个 。 "
妇人进屋便将此话告诉了丈夫 。 丈夫惊喜道:"既然如此 , 我们就邀请财富老人吧 , 请他进来 , 让我们的屋里装满财富!"妇人不同意:"亲爱的 , 我们为什么不邀请成功老人呢?做一切事情都能成功 , 那感觉会有多好!"这时 , 在一旁倾听的女儿建议:"请健康进来不好吗?这样一来我们一家人身体健康 , 就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了!"丈夫对妻子说:"听我们女儿的吧 。 去请健康进屋做客 。 "
于是妇人出门 , 邀请健康进屋作客 。 谁知健康起身 , 成功和财富也都站起身来 , 紧随其后 。 妇人感到惊讶:"我们邀请的是'健康' , 你们两位怎么也一起来了?"三位老先生乐了:"哪里有健康 , 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故事中的妇人一家 , 面临的就是"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的选择 。 懂得知足 , 懂得健康是幸福的前提 , 财富与成功也就随之而来 。
说完三位老先生结伴的故事 , 我们再来讲个三只老鼠偷油吃的寓言 。
有3只老鼠一起去偷油喝 。 可是油缸特别深 , 油在缸底 。 它们只能闻到油香 , 喝不到油 。 于是它们集思广益 , 想出了一个很棒的主意 , 就是运用"长尾理论":一只咬着一只的尾巴 , 依次吊到缸底去偷油喝 。
第一只吊下去的老鼠在缸底想 , "油只有这么一点点 , 和那两个傻鸟轮流喝多不过瘾 。 今天算我好运 , 先下来了 , 不如自己喝饱了再说 。 "吊在半空中的第二只老鼠看第一只老鼠喝油的架势就想 , "下面的油那么少 , 万一让那个操蛋的喝光了 , 那我岂不是白费力气一场 。 我看还是把它放了 , 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 。 "在上面把舵的第三只老鼠也在琢磨 , "油看上去不多啊 。 等那两个逼痒的吃饱喝足 , 只怕早就没有我的份了 。 倒不如就此松口 , 仍下它们 , 自己跳到缸底海喝一气 , 解解嘴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