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修鸿|年终“走读岭南方言”:勾起海外同胞乡情,现代技术留住语料( 三 )


杨璧菀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她曾希望在家乡建立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 , 设立语言音像采录室、民俗实物展厅以保护传承标话 。 目前 , 怀集家乡也有志同道合的人士愿意参与建立这一博物馆 , 她寄望 , 当地政府也能重视和支持 。
民间传唱歌声不断
方言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密码” , 承载着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对于不少民间艺人来说 , 留住方言的办法 , 就是不停歇地传唱、保护、传承 。
与方言相互依存的深圳大鹏山歌 , 自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 , 平缓的曲调“延绵不断” 。 今年已经70岁的卢水根是大鹏山歌第四代传承人 , 从事教育工作35年后 , 闲不住的他决定召集当地退休老人 , 组建一支大鹏山歌表演队 。
如今 , 这支表演队吸引了16名老人加入 。 成立11年来 , 他们编创了46首作品描绘大鹏地区风土人情 , 为周边地市居民、游客举办了500余场演出 。 他们还多次走进大鹏地区的中小学课堂 , 穿着传统服饰教唱山歌 。
流传于广东雷州半岛一带的姑娘歌自明代开始流行 , 一男一女搭档站上戏台对唱 , 手持折扇与手巾 , 内容或逗趣 , 或答问 , 或歌咏 , 或祝颂 , 循环往复 , 即兴发挥 。 近日 , 南都采访人员回访时 , 雷州姑娘歌传承人符海燕介绍道 , 目前当地有20多名中老年人加入了传唱姑娘歌的行列 , 他们6人为一组 , 经常被邀请至雷州多个村落为酬神、祭祀活动演唱姑娘歌 , 仅符海燕所在小组每年就有近100场演出 。
“用起来” , 是多名学者提出的拯救小众方言最好的方式 。 严修鸿向南都采访人员谈到 , 未来在传承小众方言尤其是濒危方言方面 , 应该鼓励老百姓用最乡土、最接地气的方式表达方言 。 乡村是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 也是推广小众方言的渠道之一 , 他提出 , 可以将方言词条、谚语、故事的语音进行展示 , 当人们到乡村度假时 , 通过这些语音展示能够感受直观的方言印象 。
对小众方言的语料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记录 , 也许是个不得已但有一定成效的解决方法 , 严修鸿建议 , 未来多地方言博物馆在建设和更新中 , 也可考虑多收集一些小众方言的语料进行保存 。
多年来专注研究汉语方言学的甘于恩则表示 , 小众方言的抢救和传承 , 要有实际的行动 , “时间不等人 。 ”他表示 , 编写幼儿教材和乡土文化读物等都是传承方言的有效方式 。 南都采访人员了解到 , 由暨南大学中文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研室参与审查的《畲语课本》目前已经出版 。
梅州丰顺凤坪畲族学校的畲话课堂也没有停下脚步 。 南都采访人员此前采访了解到 , 年轻一代畲话表达能力较差一些 , 很多畲话日常用语需要“借”普通话的辅助才能说出来 。 校长吴月娥和全校唯一的畲族老师蓝勇新坚持每周为学生上畲话课 。
如今这门课已初显成效 。 吴月娥接受南都采访人员回访时谈到 , 相对之前 , 很多学生掌握了畲话的日常用语 , 能站在讲台上用畲话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 吴月娥还发现 , 随着蓝勇新的慢慢引导 , 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后更多用畲话交流 , 这让她倍感欣慰 , “学校就应该成为孩子们使用方言的一个场景 。 ”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采访人员 向雪妮
主笔:南都采访人员 黄小殷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黄小殷 张林菲 敖银雪 实习生 安子逸 张晨旸
【严修鸿|年终“走读岭南方言”:勾起海外同胞乡情,现代技术留住语料】设计:尹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