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汉语之美|囧、奇葩、浮云……古汉语依然活跃有生机( 三 )


|重拾汉语之美|囧、奇葩、浮云……古汉语依然活跃有生机
本文图片

在黄德海看来 , “囧”“槑”“兲”“嘂”等字在古代也偏僻 , 因此没有被过去的文人用旧 , 保持了自己的新鲜感 , 再翻出来结合新的时代又有新的意义产生 。 “原义的变化在任何语言里大概都是常见的 , 其间的利弊很难说 , 不过用旧字表新意 , 总体应该还是好的吧 。 我是认同‘最好的怀旧往往就是使用’这个说法的 , 就像说断而不传的 , 不叫传统 。 传统就是还在起作用的那些 。 当然 , 把那些中断或遗忘的东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 也是丰富了文化生态吧 。 ”
徐默凡和蒋雯鸽也认同“最好的怀旧往往就是使用” , 但他们认为这里的“使用”应该还是指溯源性的正确使用 。 “使用应该建立在正确理解字词本义的基础上 。 当然 , 如果这些字借助网络被更多人认识了 , 好学的人们去查一查它们原来的意思 , 了解一些汉字知识 , 那就是‘喜闻乐见’的理想境界了 。 ”蒋雯鸽说 。
最好的检验就是时间
对于网络用语里的古汉语 , 黄玉峰直言自己很少留意 , 但反对生造字义:“有些字《说文解字》里都没有 。 有的是书法作品中出现的异体字 , 是某些古人生造的 , 有的是随意的解释 。 比如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 而且 , 即使在某一领域用 , 生命力也是短暂的 。 ”
他还表示 ,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 , 一是大家缺乏应有的语言修养 , 缺乏对古汉语的学习了解;二是缺少对语言的敬畏感;三是这个时代人们不能在某些方面“标新立异” , 于是在文字上弄花样 , “这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浮躁 。 ”
|重拾汉语之美|囧、奇葩、浮云……古汉语依然活跃有生机
本文图片

“其实 , ‘囧’‘槑’等用法在网络语境中都有着特定的使用范围 , 类似于各行各业里的‘秘语行话’ , 大家对它们的所指与能指都心领神会 , 不需要再做更多的解释 。 而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 。 ”杨焄说 , 另一方面 , 像“槑”这样的异体字在历史上也不是从方便交流的角度来使用的 , 更多地出现在碑刻、篆刻、书法等特殊场合 , “兲”这样的生僻字也远不如“天”更便于使用 , “也就是说 ,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 , 有的汉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实用性 , 现在赋予它新的含义 , 反而激活了它 , 又可以承担起一些新的功能 。 ”
杨焄特别提到 , 意义的转换与改变其实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十分常见 ,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不少成语也与原本的含义差别很大 。 “比如‘愚公移山’ , 现在都认为它强调征服自然 , 不懈奋斗 , 但这个成语出自《列子》 , 就学术渊源而言属于道家 , 而道家的主旨是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 , 怎么可能让人征服自然?所以它原来是借此批评只顾及眼前利益的俗士常情 , 而强调放开眼界 , 消融人我之间差别;再比如出自《庄子》的‘呆若木鸡’ , 我们现在经常把它作为一个贬义词来讲 , 形容一个人傻傻愣愣的 , 但最早它是形容那只鸡气定神闲 , 以至于别的鸡都不敢与它争斗;还有‘重于泰山 , 轻于鸿毛’ , 现在都认为‘重于泰山’好 , ‘轻于鸿毛’不好 , 但在司马迁那里二者并没有好坏优劣的差别 , 它就是客观地讲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 ”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 , 所有的语言都是符号 , 它本身没有意义 , 只不过是大家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 , 都接受用这个符号来指代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东西 。 ”杨焄说 , 他因此并不排斥新的语言现象 , “最好的检验就是时间 。 很多用法过了一段时间就慢慢被淘汰了 , 那么现在你何必去禁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