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强#许永强:古诗中的运动成都|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二 )
一舞剑器动四方
击剑是古代最传统、最流行的器械演练项目之一。汉代击剑运动就在成都流行,不仅武士喜欢习剑,文人也爱剑成风。负有盛名的赋家司马相如就是代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到了唐代,剑术表演十分流行,李白、杜甫、贾岛等文学家都有诗文描写。《全唐诗》中关于剑的诗有88首。剑代表了气势雄壮的豪迈之情,诗人还用剑表达才华不得施展,渴望受到统治者重用的心情。
这其中,在蜀地度生活了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对剑情有独钟,他的诗中多次出现剑的身影:“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送羽林陶将军》)、“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其一》)、“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西宪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司马将军歌》)……李白赋予了剑更为浪漫奔放的深重意蕴,流露出强烈的建功报国之志和自信豪迈的人格特点。
文章插图
剑还有舞蹈相伴,最著名的当属杜甫在夔州看公孙大娘弟子表演剑术后,对公孙大娘及其弟子舞剑的卓越技艺高度称赞:“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其剑术的高超,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舞剑场景,令人拍案称奇,感慨万千,足见巴蜀境内舞剑之风流行。
除了剑术外,作为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刀枪,也成为当时在蜀地的诗人常常描写的对象。如王建在《相和歌辞·从军行》里写道:“枪城围鼓角,毡帐依山谷。马上悬壶浆,刀头分顿肉。”岑参在《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中感叹:“不谢古名将,吾知徐太常。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顷曾策匹马,独出持两枪。虏骑无数来,见君不敢当。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诗中的徐太常,正是万夫莫敌的双枪将。
浮游角力竞相辉
历史上,成都平原河流纵横,居民临水而居,很早就掌握了游泳本领。苏轼做过总结:“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岁而能没也。”“没”就是潜水,“浮”就是游泳。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已把游泳技术应用于军事斗阵。成都出土的“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图中的战士或浮游,或潜游,或在水中厮杀,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说明巴蜀地区很早就借多水之利,训练出高超的游泳技术并应用于军事斗争。
现代体育许多竞技项目都是从军事训练中演变而来,除击剑、游泳外,摔跤也是如此。摔跤,在先秦称角力,秦汉更名为角抵,魏晋到唐宋叫作相扑。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两人直接接触后,运用身体某一部分破坏对方身体支撑面为手段,将对方摔倒。
北宋调露子的《角力记》是第一部描写角力的书,书中特别描述了唐末成都摔跤比赛万人空巷的场面:“蜀郡之风,少年轻薄者□□结伴为社,募桥市勇壮者,敛钱备酒食勿,约至上元,会于学社山前,平原作场……一对相决而去,或赢者,社出物赏之,采马拥之而去,观者如堵,巷无居人。”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单雄信@说一说隋唐演义中的18条好汉的历史原型和武力排行榜
- 科瓦列夫!清末民初,外国人眼中的北京春节:爆竹声中福运到
- 中国艺术$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八大山人”画中的“拙对变”「专栏」
- 山海经|《山海经》中的记载竟然与实相符?
- 金缕衣&再忙也要背下这30句古诗词,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 张无忌@金庸取了3个好名字,连自己也无法超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 沙漠|北美德克萨斯州沙漠中的工业风格住宅
- 沈周@表现文人在山水中的畅快自由,宋旭《归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