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明代高僧泛舟西湖,谱写了一首七律,以动衬静,充满了生活情趣

每一处风景名胜 , 都流传了一些美好的故事 。 文人墨客们登山临水 , 也会欣然题诗作对 , 更让山水园林增添了文化底蕴 。 西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在白居易笔下 , 她是这般柔美多情;而在苏东坡的诗作中 , 她却又是那样妩媚迷人 。
莲子参差、画桡荡漾 , 明月娇娇、柳影婆娑 , 完全是一幅醉美的画面;芳草斜晖、桃红李白 , 碧水淡烟、白鹭盘旋 , 更仿佛来到了梦中的桃花源 。 下面介绍明代高僧泛舟西湖 , 谱写了一首七律 , 以动衬静 , 充满了生活情趣 。
高僧|明代高僧泛舟西湖,谱写了一首七律,以动衬静,充满了生活情趣
本文图片

晓过西湖
明代:梵琦
船上见月如可呼 , 爱之且复留斯须 。
青山倒影水连郭 , 白藕作花香满湖 。
仙林寺远钟已动 , 灵隐塔高灯欲无 。
西风吹人不得寐 , 坐听鱼蟹翻菰蒲 。
高僧|明代高僧泛舟西湖,谱写了一首七律,以动衬静,充满了生活情趣
本文图片

梵琦 , 明代僧人 , 俗姓朱 , 字楚石 , 浙江象山人 , 居海盐天宁寺 , 明初曾应召入京讲佛经 。 作者在天将破晓时乘月渡湖 , 看见西湖初秋的美好景象 , 兴致高涨 , 于是赋诗抒怀 。
作者在作品中展现出一片宁静的氛围 , 但又处处显现出景物的动态 。 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 , 而且色彩鲜明 , 视野开阔 。 尾联也写得真实细腻 , 值得细读 。
高僧|明代高僧泛舟西湖,谱写了一首七律,以动衬静,充满了生活情趣
本文图片

西湖景色宜人 , 并有丰富的文物胜迹 。 诗人平时闭门修炼 , 很少外出 , 不过他早就听说西湖风景秀丽 , 值得欣赏 。 有一次他云游四方 , 就顺便前往参观 。
开篇就表达出内心的喜悦之情 , 客船缓缓行驶 , 高僧伫立船头 , 悠闲地观看着西湖美景 。 “如可呼”三字 , 化用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 , 仿佛明月近在咫尺 。 诗人不仅非常喜欢这里的青山碧水 , 而且还“复留斯须” , 也就是说流连忘返 。 斯须 , 片刻的意思 。
高僧|明代高僧泛舟西湖,谱写了一首七律,以动衬静,充满了生活情趣
本文图片

作者接下来继续具体地描绘其所见所闻 , 巍峨的青山苍翠欲滴 , 水中的倒影随波荡漾 , 还有笼罩在晨雾里的城郭 , 一起叠映在湖水之中 , 一阵微风拂过 , 更显得扑朔迷离 。
诗人又放眼望去 , 只见满湖的荷花姹紫嫣红 , 在晨曦的照耀下 , 仿佛一个个刚出浴的妙龄少女 。 “白藕作花” , 指莲花开放 , 这些带露含情的花儿 , 又像娇羞的佳人 , 更让西湖平添了几分俊秀 , 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 。
高僧|明代高僧泛舟西湖,谱写了一首七律,以动衬静,充满了生活情趣
本文图片

高僧正目不转睛地观看 , 这时远处的寺院忽然传来了隐约的钟声 。 天色渐亮 , 一缕缕阳光普照大地 , 灵隐塔上的灯光则显得昏暗 , 而且很快就消失在视线中 。
仙林寺 , 在杭州西泠桥西 。 灵隐塔在灵隐寺中 , 乃是两座九层的高塔 。 钟已动 , 指晨钟已经敲响 , 仿佛在催促着僧侣们开始修行 。 灯欲无 , 指月色尚明 。 由于晨曦初现 , 微弱的灯光虽有似无 , 好像要熄灭的样子 。
高僧|明代高僧泛舟西湖,谱写了一首七律,以动衬静,充满了生活情趣
本文图片

凉风习习、花香阵阵 , 诗人听着钟声、看着风景 , 却毫无睡意 , 于是干脆就“坐听鱼蟹翻菰蒲” 。 作者悠然地吟诵 , 西风吹得无法入眠 , 就索性坐了起来 , 却听见鱼蟹不停地翻动菰蒲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