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李渔:追月光的人 | 草地 · 说人解史( 二 )


【一生|李渔:追月光的人 | 草地 · 说人解史】一生|李渔:追月光的人 | 草地 · 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李渔命名的且停亭 。作者供图
李渔是一个追逐月光的人 , 这一印象一旦留于脑海便挥之不去 。 英国作家毛姆写《月亮与六便士》 , 书名给出了一个对立的概念: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之间 , 只能二选一 。 但李渔不一样 , 他要两者兼得 , 既要天上的月亮 , 也要俗世的金钱 。 物质之于李渔最大的功能 , 就是服务于他 , 他一生盖过四所漂亮的房子 , 他一边写书卖书赚稿费 , 一边开书店印书赚利润 , 偶尔还主动出击打击盗版——属于自己的正当利益 , 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
有人说最早的自由撰稿人是王小波 , 也有人说是鲁迅 , 其实李渔才是自由撰稿人的鼻祖 。 他靠自己的一支笔 , 最多时 , 养活了一家40余口人 。 他很擅长推销自己的著作 , 在辛劳的写作之余 , 也擅长通过戏剧来娱乐自己与大众 。 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编剧与导演 , 李渔家班的表演在当时大受欢迎 。 可以说 , 李渔活出了一名文人最想要的活法 , 走出了一条主要依靠市场的生存之道 。
一生|李渔:追月光的人 | 草地 · 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李渔作品改编的昆曲 。 新华社采访人员金良快摄
李渔的精神是皎洁的 , 这是因为在他一生大多数时光中 , 都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 。 他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 在童年与少年时就以被父亲斥责为“顽劣”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 他读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读大量的闲书 , 他在私塾完成课业后会在整个如皋城里疯跑 , 他会通过在父亲的朋友们面前表演诗歌朗诵来讨得一些钱 , 也会在梧桐树上刻诗记录成长时的内心悸动……
他是聪慧的 , 也是叛逆的 , 但他所有的与众不同 , 都指向了对自由的追求 。 他的作品几乎从未提及父亲 , 他与父亲一生都未和解 , 或许原因就是父亲的管制与约束 , 对他的少年心性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
青年李渔乃至中老年李渔 , 内心的自由气质始终没有丢失 。 他着迷于修建自己的园林别墅 , 是想按照自己的意图 , 打造出一个区别于周边环境的自我世界 , 在这个小世界里 , 他可以屏蔽掉外来的评价与干扰 , 自由自在地生活 。 他有一个据说多达600余人的社交朋友圈 , 其中的一些交往目的不免有些功利色彩 , 但李渔确实又是一个敏感的、识趣的人 , 朋友来去自由 , 随心随缘 , 对待恶言恶语 , 李渔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过激反应 , 他内心的自由感 , 给他提供了一种强大的保护作用 。
一生|李渔:追月光的人 | 草地 · 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兰溪市兰荫山麓芥子园内的 李渔全身铜像 。 新华社发
李渔曾有一个短暂的理想 , 就是反抗父亲 , 坚决不做商人 , 而是满足母亲希望他入仕的愿望 。 但他的理想在府试成功、乡试失败之后就破灭了 。 服务于朝廷 , 或许根本不是李渔的愿望 , 他只是不愿意让母亲失望而已 。 李渔真正的理想 , 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生活 。 他的成就感来自写作 , 一直在临近70岁将要去世之时 , 他还在病床上为书店将要出版的新书写序——写作 , 才真正是李渔最大的理想寄托 , 为了写作 , 李渔的确也拼尽了全力 。
故乡夏李村之于李渔的意义 , 或在于这里是他“开挂人生”的一个起点 。 在夏李村 , 他奉母亲之命结婚成家 , 初次体会成功的狂喜与失败的沮丧 。 就算乡试失败的打击 , 还有前途未卜的忧虑 , 都没有让李渔消沉 , 故乡对他而言 , 仿佛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 也有一种无形的鼓舞 。 作为一名回到故乡又离开故乡的人 , 这一段经历 , 足以形成他人生体验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