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谈谈自恋人格和癔症人格

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 , 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 。 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全然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 有何价值 。 因此我们努力经营生活 , 期待获得更好的自我感觉 。 受到赞扬会提升我们的自豪 , 反之则令人挫败 。 有些人过度忙于寻求“自恋的补给”或自尊的支撑 , 映衬出其他需求黯然失色 , 我们称之为自我沉溺 。 “自恋型人格”和“病理性自恋”这类术语是用于形容这种比例失调的自我关注 , 而有别于人们对赞扬或批评的普遍态度 。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
精神分析始于对癔症的研究 。 受催眠现象的启发 , 弗洛伊德开始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思考一系列问题:个体对某些事情知之而不知?思想尚未意识而行为却能够表达?为何没有癫痫疾病的人却像癫痫样发作?视力正常的人为何看不见东西?明明没有神经方面的损伤 , 为何瘫痪?这些症状都令人迷惑不解 。
癔症型人格者通常表现为高度焦虑、情感强烈和过度反应 , 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当中 。 与之交往时 , 他们温暖热情、精力充沛、善解人意和喜好表现 。 他们的情感丰富在别人看来往往可能是肤浅、虚假或浮夸 , 他们的感情变幻无常(“癔症性情绪不稳”) 。 他们具有较高的情感依赖性 。 他们寻求刺激 , 却又会被过度的刺激压垮 。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在精神分析诊断中 , 心理咨询师容易把癔症人格和自恋人格混淆 。
这是因为:
1.二者都表现得过于关注外表;
2.二者都有些自我的夸大需求;
3.二者的人际关系都有些表面化:;
4.二者都追求无限的成功 。
要对两种人格进行鉴别诊断 , 可关注如下差异:
1.癔症人格关注外表 , 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缺陷 , 所以要通过修饰来掩盖“真相” , 以避免想象中的被伤害;
而自恋人格关注外表 , 是因为他希望博得人们的关注 , 赞美 , 以满足夸大自体的需要 。
2.癔症人格自我夸大 , 是因为无法忍受自己的真实感受 , 所以通过夸大性的表达 , 好让自己看起来是“正常人”;
而自恋人格的自我夸大 , 是因为内在的空虚和无意义感 , 所以通过自我夸大 , 规避这些体验;
3.癔症人格的人际关系表面化 , 是因为他常被羞耻感充满 , 所以总希望把自己“改造”好了再来进入关系 。 换言之 , 癔症人格对他人是有兴趣的;
而自恋人格的人际关系表面化 , 是因为他有着过于夸大的自我 , 自我中心 , 把他人物化 , 无法把他人视为有血有肉的个体 。 也就是说 , 自恋人格对他人没有兴趣 。
4.癔症人格追求无限成功 , 是因为他总觉得自己很无力 , 不够好 , 对自己有着远低于客观现实的评价 。 所以 , 哪怕他们已经取得很多成就 , 也依然觉得自己不行;
自恋人格追求无限成功 , 是因为他需要靠成功来稳固自我形象 , 维持“我很棒”的心理感觉 , 并以成功来控制关系 , 掌控生活 。
总体来说:
癔症人格会夸大他人的力量 , 而弱化自己 。
他们常常坚信异性更强大(因而对异性感到恐惧) , 而自己的性别是非常弱小的(因而努力扮演乖巧顺从的形象) 。
而自恋人格会夸大自己的力量 , 向他人要求无限的赞美和肯定 。
因此在人际关系中显得自我中心 , 刚愎自用 , 看不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把他人视为满足自恋的工具) 。
最后 , 值得一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