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 亲密关系中的情感虐待和精神操控持续地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 最近一个相关的心理学名词“煤气灯操纵”(gaslighting)也在明星丑闻的讨论中不经意地出了圈 。 在相关的评论留言中 , 很多网友也提出了困惑:究竟什么是“煤气灯操纵”?
文章图片
相关微博截图 。 “煤气灯效应”成为热搜之后 , 一些明星也参与讨论之中 。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 《煤气灯效应》 。 这本书的作者兼心理治疗师罗宾·斯特恩在书中解释了 “煤气灯操纵”究竟是什么 , 为什么“煤气灯操纵”在如今的亲密关系中越来越常见 。
原文作者 | 罗宾·斯特恩
摘编|李永博
文章图片
《煤气灯效应》 ,[美]罗宾·斯特恩著 , 刘彦译 , 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6月版 。
01
什么是“煤气灯效应”?
过去二十年 , 我一直在私人诊所里担任心理治疗师 , 同时是伍德哈尔道德领导学院的教师、领导力培训师、顾问和研究员 。 我帮助开发并推进了针对各个年龄层女性的培训项目 。 因为工作关系 , 我不断接触到坚强、聪明、成功的女性 , 但我却总听到同样的故事:不知为何 , 很多像这样原本自信且成就极高的女性却困于令人沮丧的、充满破坏性的、使人困惑的关系当中 。 尽管朋友和同事都认为她们很强大 , 她们却觉得自己很无能 , 因为她们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相信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
这些故事有着令人厌恶的熟悉感 , 而且我渐渐意识到 , 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案例 , 也反映了朋友和我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 。 一名貌似强大的女性由于爱人、伴侣、朋友、同事、领导或家人的原因 , 变得无法相信自己对现实的认知 , 她感到焦虑、困惑和失落 。 这样的关系尤其令人震惊 , 因为这些女性在其他领域是如此强大且游刃有余 。 但总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人——爱人、领导或亲戚 , 能够牢牢控制她 。 尽管他越来越过分 , 她却总想获得他的认可 。 最后 , 受到老电影《煤气灯下》的启发 , 我终于给这种痛苦的状态找到了一个名字:煤气灯效应 。
文章图片
电影《煤气灯下》(1944)海报 。
这部1944年的经典电影 , 讲述了年轻脆弱的女歌手葆拉(英格丽·褒曼饰)的故事 。 葆拉嫁给了充满魅力又有些神秘的年长男子格雷戈里(查尔斯·博耶饰) 。 但她不知道的是 , 她亲爱的丈夫为了侵吞她继承的遗产 , 一直企图把她逼疯 。 他不停地说她得病了、很虚弱 , 而且经常变换房间里的摆设 , 并赖到她头上 。 最阴险的是 , 他刻意操纵煤气 , 让她看着煤气灯莫名其妙地变暗 。 在丈夫邪恶计划的实施下 , 葆拉开始相信自己失去了理智 。 因为感到困惑和害怕 , 她变得歇斯底里 , 结果真的成为格雷戈里口中那个脆弱的、迷失方向的人 。 她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怀疑自己 , 就越困惑、越歇斯底里 。 她极度渴望获得丈夫的认可、听到他说爱她 , 他不但不肯 , 还一再表示她已然精神错乱 。 直到后来 , 一名警探向她保证他也看到了煤气灯变暗 , 她才一步步恢复理智和自信 。
通过《煤气灯下》我们可以明确看出 , 煤气灯操纵式的关系总是涉及两个人 。 格雷戈里需要通过不断引诱葆拉上当来感觉自己的强大和掌控局面的能力 , 同时葆拉也渴望被引诱 。 她过度理想化了这名强壮帅气的男人 , 拼命地想相信他会珍惜并保护自己 。 当他开始实施精神虐待的时候 , 她不愿去责怪他 , 也不想重新审视他 , 而是固守着头脑里那个完美丈夫的浪漫形象 。 她对自身的不安感和对丈夫的理想化想象给他的操控行为提供了完美的切入点 。
- 心理学|职场中实用和常用的九大心理学效应,了解一下!
- 雕塑@“丁达尔效应”的雕塑,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 大黄庭&雪中悍刀行番外结局:黄龙士秘改命理,呵呵姑娘遭天谴,蝴蝶效应
- 长沙|龙吟师傅:在办公室前台放蝴蝶兰会有什么样的风水效应
- 煤气灯|毕业生求职遭国企拒绝,原因竟是因为“名字”,网友看完哭笑不得
- 书法创作$“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 罗宾·斯特恩|煤气灯效应:为什么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操控越来越常见?
- 书法|“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 葆拉|我们无法减少悲伤,但至少要避免绝望
- 宝拉|「煤气灯人」是如何情感操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