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煤气灯下》里 , 煤气灯操纵者追求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他刻意逼疯妻子 , 这样就可以夺取她的财产 。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如此邪恶的煤气灯操纵者 , 但他们行为的效果可能也是邪恶的 。 不过 , 从煤气灯操纵者的角度来看 , 他只是在保护自己 。 煤气灯操纵者的自我认知存在严重缺陷 , 以至于他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观点进行丝毫的质疑 。 无论他如何理解世事 , 你也必须持有相同的看法——不然你就是故意让他陷入无法忍受的焦虑之中 。
文章图片
电影《煤气灯下》(1944)剧照 。
假设你在派对上对一名男士微笑 , 这让你的伴侣感到不舒服 。 非煤气灯操纵者可能会说“是的 , 我是容易嫉妒的类型” , 或者“亲爱的 , 我知道你没有做错任何事 , 但是看到你和其他男士玩得那么开心 , 我还是觉得很抓狂” 。 他愿意承认他的不舒服可能源自当时的具体情境或他自身的不安全感 。 即使你真的在调情——即使你调情的程度已经很过分——非煤气灯操纵者还是愿意承认你的初衷并不是让他感觉糟糕 , 虽然他可能对你的行为表示反感 , 甚至可能让你立即停止这种行为 。
反之 , 煤气灯操纵者绝对不会考虑自身的问题 , 比如他的嫉妒、不安或多疑 。 他一定会坚持他的理解:你太喜欢调情 , 所以才搞得他不开心 。 仅仅是自己知道这一点还不够 , 他必须得到你的认同 。 如果你不认同 , 他会发脾气、冷落你、恶语伤人或者有理有据地批评你 , 一连好几小时 。 (“我不懂你怎么会看不出来你伤害我有多深 。 我的感受对你来说难道一点都不重要吗?”)
探戈是场双人舞 。 只有当一名把煤气灯操纵者过度理想化 , 并极其渴望获得其认可的角色 , 也就是自愿被操纵的人出现时 , 煤气灯操纵行为才可能发生 。 如果你拒绝参与 , 当你的男朋友错误地指责你跟别人调情时 , 你大可以哈哈一笑 , 对这种无谓的批评置之不理 。 但如果你无法忍受男朋友这样评价你呢?那么你可能会争辩 , 试图改变他的看法 。 (“亲爱的 , 我并没有调情 。 那只不过是一个微笑而已 。 ”)就像煤气灯操纵者竭力让女友道歉一样 , 被操纵者也竭力想获得男友的认可 。 她可能不惜一切代价修补和男友的关系——甚至接受他负面的、吹毛求疵的批评 。
文章图片
电影《煤气灯下》(1944)剧照 。
02
“煤气灯操纵”如何成为了一种流行病?
为什么煤气灯操纵如此普遍?为什么那么多聪明、坚强的女性陷在削弱自己身心力量的关系里出不来?这甚至让20 世纪50 年代情景喜剧里的婚姻都显得那么明智 。 为什么那么多男性和女性苦苦挣扎 , 仍旧不能摆脱明显在操纵他们、经常对他们甚为残忍的雇主、家人、伴侣和朋友?为什么这些关系的真相变得这么难以看透?我相信煤气灯操纵流行起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 它们在我们的文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而这并不是我们个人决定停留在煤气灯操纵关系里造成的 。
1.女性角色的深刻变革
说到男女两性在情感和工作上的关系 , 有一点很重要:女性扮演的角色突然而迅速地发生了变化 。 女性角色上一次发生巨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当时男性纷纷参军打仗 , 大量女性进入职场 , 从事以前属于男人的工作 。 好莱坞很快对女性拥有财权的新现象做出反应 , 拍了几部“煤气灯操纵型”的电影 , 这其中就包括由英格丽·褒曼和查尔斯·博耶领衔主演的《煤气灯下》 。 在这些电影里 , 强势、有魅力的男性成功地欺骗了优秀但脆弱的女性 , 让她们放弃自己的观点 。 这种关系似乎和当时社会上对两性的期许及两性彼此经历的突然转变有关 。 无论是20 世纪40 年代还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 女性都在工作和个人生活里突然拥有了新权力——而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让她们自己和她们的伴侣都觉得受到了威胁 。 尽管女性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 可以自由工作、竞选公职、广泛参与公共生活 , 但是很多女性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渴望拥有传统的两性关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强壮男性 , 给自己提供指引和帮助 。 很多男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女性同时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里追求平等的权利感到不安 。
- 心理学|职场中实用和常用的九大心理学效应,了解一下!
- 雕塑@“丁达尔效应”的雕塑,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 大黄庭&雪中悍刀行番外结局:黄龙士秘改命理,呵呵姑娘遭天谴,蝴蝶效应
- 长沙|龙吟师傅:在办公室前台放蝴蝶兰会有什么样的风水效应
- 煤气灯|毕业生求职遭国企拒绝,原因竟是因为“名字”,网友看完哭笑不得
- 书法创作$“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 罗宾·斯特恩|煤气灯效应:为什么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操控越来越常见?
- 书法|“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 葆拉|我们无法减少悲伤,但至少要避免绝望
- 宝拉|「煤气灯人」是如何情感操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