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对日本弟媳图谋不轨?鲁迅发表3篇小说求和,周作人为何不接受?( 三 )


伤逝!对日本弟媳图谋不轨?鲁迅发表3篇小说求和,周作人为何不接受?
文章插图

周作人被押送但是这篇故事中重要的三个人,楚王、眉间尺、宴之敖,以及黑色人,都是鲁迅的不同人格的化身。他们极端善良和极端邪恶,决断与不决断之间,都是鲁迅对周作人这个兄弟,乃至对整个传统兄弟孝悌观的的拷问。宴之敖对眉间尺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干净过,现在却成了放鬼债的资本。”这无疑是鲁迅对自我经历的总结,他被亲情绑架,面对弟弟,确有了同情和双重标准,这是鲁迅作为民国人最后一点封建的尾巴。于是写完《铸剑》,这一点尾巴也被割去,鲁迅彻底完成对与兄弟绝交的忏悔,解放了自己的人格。
伤逝!对日本弟媳图谋不轨?鲁迅发表3篇小说求和,周作人为何不接受?
文章插图

鲁迅和许广平他在给许广平的信里写道:“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至此,周家两兄弟的相依为命的时代彻底结束。二人的精神世界彻底割席,两人也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周作人面对兄长两次的求和文章没有想过和好,那么这次更加没有修复关系的打算。只是周作人与鲁迅一样,还是会默默关注对方的文学创作,相信他不是没有想过和鲁迅再见面叙话,但是他至死也没踏出那一步。鲁迅在《题三义塔》中写过一句话:“历经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兄弟重归于好的这一天,鲁迅等到死也没有等到。
伤逝!对日本弟媳图谋不轨?鲁迅发表3篇小说求和,周作人为何不接受?
文章插图

周作人至于周作人没有和鲁迅和好的原因,我们不该只从一个方面来找,一段关系的好坏与否,必定是两个人共同决定的。首先我们来分析周作人方面,他实在软弱又避世,可以达到漠视的状态,在他心里大概是没有民族、国家一类的归属感。从他的散文中即可得知,写的基本是“闲话”,诸如茶点小吃,花卉园林一类的休闲东西特别多,而且明明是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文章里没有一丝丝硝烟的气息,干净清新到有些故意。
伤逝!对日本弟媳图谋不轨?鲁迅发表3篇小说求和,周作人为何不接受?
文章插图

周作人散文他本人很木讷,很有日本人的死脑筋。冰心也评价他:“上课时打开书包,也不看学生,小心地讲他的。”在抗日初期,他拒绝在《救国宣言》上签字,且不与北大一起撤离,日本来游说周作人出任伪职的人都有些震惊,因为他们还没威逼利诱,周作人便答应,第二天就去慰问日军伤员了。周作人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汉奸,有工作,有收入,他就没有异议,这可能与他和哥哥因为财政问题决裂有关。
伤逝!对日本弟媳图谋不轨?鲁迅发表3篇小说求和,周作人为何不接受?
文章插图

左边为周作人和鲁迅这便是他与鲁迅不和的第一点,也是在建国初期他便被封杀的原因。第二便是因为周作人的日本妻子脾气暴躁。羽太信子几乎每天都要与周作人吵架,连鲁迅都和许广平表示:“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可是周作人软弱,竟也习惯了被妻子辖制的生活,甚至在妻子死后,还对她有些不舍:“五十余年的情感尚未为恶言所消失,念之不觉可怜可叹。”这也是鲁迅方面的原因,鲁迅是绝不会允许自己的亲人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那么在周作人成为汉奸后,即使周作人想和好,鲁迅也不会答应。鲁迅已经将思想中的“愚义”部分剔除了,对待亲人,还是会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在鲁迅的遗书里就有这么一条:“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那么如此,两方都有不得不绝交的理由,当然不会有任何和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