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 二 )


本文图片

第七类∶卷云纹瓦当
均为泥质灰陶 , 有的陶胎内夹杂有沙砾 , 个别当面施朱彩 。 瓦当表面界格形式、卷云纹走向及当面直径略有不同 。 依当心纹饰的不同可分为A、B 两型 。
A型 边轮较窄略凸出当面 , 当心饰一周凸弦纹 , 当心凸弦纹内均匀分布4朵卷云纹 , 卷云纹之间由"十"字单线相连 , 当面纹饰略有差别 。 依当面纹饰的差别分为三式 。
I式 边轮内侧无凸弦纹 。 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 , 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 卷云纹末端的两条曲线与界格线相连 。 标本H296∶12 , 残存略小于二分之一 , 当背有切割痕 。 直径约16、边轮宽0.3~0.5、当面厚0.6、边轮厚1.8厘米(图六) 。
瓦当|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
本文图片

II式边轮内侧无凸弦纹 。 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 , 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 其中一格内卷云纹末端的两条曲线与界格线相连 , 内侧饰“”形纹 。 相邻一格内的卷云纹内侧饰“”形纹 , 似乎是一“木”字 , 卷云纹两端曲线相连呈闭合状 。 标本T318:1 , 残存略大于四分之一 , 边轮内侧捏成波状 , 当背有切割痕 。 直径约15、边轮宽0.5~1.2、当面厚1.5、边轮厚2.2厘米(图七) 。
III式边轮内侧饰一周凸弦纹 。 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 , 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 卷云纹末端的两条曲线与界格线相连 。 标本H245:1 , 残存略大于四分之一 , 双竖线界格将边轮内侧凸弦纹亦分为四部分 , 当背有明显的切割痕 。 直径约17、边轮宽0.6~0.8、当面厚0.9厘米 。
B型边轮内侧与当心各饰一周凸弦纹 , 当心凸弦纹内两条垂直相交的单线将当心分为四格 , 每格内分别饰三重曲尺纹 。 仅一式 。
I式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 , 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 卷云纹末端曲线与界格线相连 。 标本L203:7 , 残存约二分之一 , 边轮不规整 , 当背有切痕 。 直径15.2、边轮宽0.5~0.8、当面厚1.3、边轮厚2.8厘米(图八) 。
瓦当|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
本文图片

第八类:文字瓦当
文字内容为“平城”二字 。 出土数量较多 , 均为泥质灰陶 , 制作规整 , 个别陶胎内夹杂有砂砾 , 边轮处泥条盘筑痕迹明显 。 部分瓦当背面较平 , 边轮突出当面较高 。 当心饰一周凸弦纹 , 内部模印隶书“平城”二字 , 字体秀丽 , 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区 , 界格线靠近边轮处各饰一朵卷云纹 。 均出土于汉代灰坑中 , 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 。
依当面直径大小分为二型:
A型体型较大 , 直径14.7~15.9厘米 。 依字体笔画及线条特征分为二式 。
I式“平”字第二划和第三划弯曲成勾状 , “城”字的“”从弯折处断开且末端没有小勾 , 双竖线基本平行 。 标本H295:5 , 完整 , 当背有切割痕 , 并连接有部分筒瓦 , 筒瓦表面饰绳纹 , 内部有布纹 , 当背中心处有漩涡状抹痕 。 直径15、边轮宽1、厚3.1、当心径5.4、筒瓦残长9.2、筒瓦厚1.3厘米(图九) 。
瓦当|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
本文图片

II式“平”字第二、三划呈直线 , “平”字最后一划末端弯曲 , “城”字的“”划呈“丁”字形且末端没有小勾 , 当面线条粗壮且双竖线不平行 。 标本H295:15 , 残存大于二分之一 , 当背连接有部分筒瓦 。 直径14.8、边轮宽1.1、边轮厚2.8、当面厚1.5~2、当心径5.3、筒瓦残长5.5厘米(图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