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它叫做「脑力」「精力」 , 不过 Baumeister 用了一个经典的词汇「意志力」来描述它 。 他认为:这种能力 , 跟我们克服诱惑、保持注意力的专注、关注和聚焦我们的目标 , 实质上是同一种能力 。
为了检验这一点 , 他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 在这些实验中 , A组在处理复杂任务之前 , 需要先经历一个考验:他们需要拒绝掉眼前甜美可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蛋糕的诱惑 。 结果发现:需要克服蛋糕诱惑的A组 , 在任务的表现上普遍不如B组 。
于是 , 他提出了「意志力」的基本理论 , 也就是上面那三条结论 。 他认为:一旦你用完了意志力 , 就会出现「自我损耗」 , 让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难以坚持自己的计划……
这个理论看上去实在太简洁、太美妙了 , 又跟我们的直觉无比契合 。 因此 , 自我损耗理论提出来之后 , 就立刻风靡全球 , 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 说它是21世纪初影响力最大的心理学理论 , 也不为过 。
因此 , 在 2000 - 2010 这十年间 , 「意志力」「自控力」「自律」这几个词被大众疯传 , 许多人都认为 , 我们找到了成功的秘诀:那就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
你的意志力越强 , 你就越能够克服短期反馈的诱惑 , 沉下心去做更长期、更有价值的事情 , 克服更加困难的挑战 , 从而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够有充足的进步 。
尤其是 , 这种思维方式非常符合我们的传统文化 。 在我们的文化里 , 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 你如果做得不好 , 那就是由于你不够努力 。
但是 , 为什么说这个理论只风靡到 2010 年呢?因为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 , 对这个理论的反对声开始涌现 。
02
2011 年 , Carol Dweck 和她的同事复刻了 Baumeister 的实验 。 不同的是 , 这次他们把A组分成了A1和A2两个小组 。 如何分组呢?他们事先询问了A组的参与者:「你是否相信意志力是有限的?」(Job et al., 2010)
随后 , 他们把回答「相信」的人员 , 分配到A1组;把回答「不相信」的人 , 分配到A2组 。 并让他们共同先回答一系列困难题目 , 再处理复杂任务 。
结果发现:不相信意志力有限的A2组 , 处理复杂任务的速度和质量跟B组没有差别 , 两者都显著优于A1组 。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即使是对于那些相信意志力有限的人 , 如果给他们呈现一些材料 , 暗示他们「意志力是无限的」 —— 比如「当我聚精会神解决问题时 , 我感到充满活力」这样的句子 , 他们的表现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
也就是说:只要你相信意志力是无限的 , 那么对你而言 , 意志力就是无限的 。
这说明什么呢?所谓的意志力 , 很可能并不真实存在 —— 它很可能只是你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而已 。
也就是说:正因为我们相信「意志力是有限的」 , 我们才会表现出「有限的意志力」 , 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放弃思考 , 屈服于眼前的休息、娱乐、即时反馈……
与此同时 , 许多研究也质疑了 Baumeister 的观点 。 比如:
2013 - 2015 年 , Evan Carter 等人发表了一系列研究 , 指出:他们无法复现 Baumeister 的成果 。 在他们的研究中 , 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自我损耗」现象存在 。
美国心理学会立刻作出反应 。 他们于 2016 年做了一批大规模重复性研究 , 结果是什么呢?同样 , 无法发现「自我损耗」现象的存在 。
令人尴尬的是 , 这些研究都是在 Baumeister 的指导下 , 用了更加严谨的实验方式去做的 , 但结果仍然无情地批驳了 Baumeister 的观点 。 这可能是心理学界近 20 年以来比较大的一次翻车 。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园林&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让求职者与企业“双向奔赴”,普陀这个“媒人”真靠谱!
- 清逸之|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王羲之#「愙斋书法」王羲之集字,这个版本最美
- 花脸|京剧里的李逵
- 董博宇|因为我妈给我表姨儿子介绍的女孩是干这个职业的,两家人差点老死不相往来
- 求职|幼师找工作,还没上班先交1500元培训费,这个公司太奇葩!
- |如果同事经常对你说这3种话,先别高兴,他们是欺负你这个老实人
- 林黛玉!陈晓旭除了林黛玉,还有这个经典角色,让人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