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年|陈迎年丨认识论?意识形态?存在论——牟宗三的荀子阐释批判( 四 )


《荀学大略》之四“荀子与法家:君德与君术”中 , 牟宗三认定 , 荀子之异于法家者 , 在于荀子重君德 , 有价值 , 而在法家思想中 , 无价值观念 , 仅为君术 。 他批评说:法家和新型法家“实是人类精神之大堕落” , 其或以富国强兵、称霸天下动人主 , 或以穷人翻身为号召 , “要者乃在其物化生命 , 不以人视人之唯物论 , 乃在其自身之运用与夫运用他人之一套权诈 。 ……故上自运用者 , 下至被运用者 , 一是皆落于权诈之机器中 , 人类社会焉得不陷于阴森、黑暗、冷酷、物化之深潭?”
此讲法似有历史运会 。 但它并非偶然 , 其根底在荀子客观化了的尽伦尽制 。 《解蔽》曰:
心者 , 形之君也 , 而神明之主也 , 出令而无所受令 。 自禁也 , 自使也 , 自夺也 , 自取也 , 自行也 , 自止也 。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形可劫而使诎申 , 心不可劫而使易意 , 是之则受 , 非之则辞 。 故曰∶心容其择也 , 无禁必自见 , 其物也杂博 , 其情之至也不贰 。
凡以知 , 人之性也;可以知 , 物之理也 。 以可以知人之性 , 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 , 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 , 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 , 与愚者若一 。 老身长子而与愚者若一 , 犹不知错 , 夫是之谓妄人 。 故学也者 , 固学止之也 。 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 。 曷谓至足?曰:圣也 。 圣也者 , 尽伦者也;王也者 , 尽制者也 。 两尽者 , 足以为天下极矣 。
荀子也特别重视心的“自律”性 , 所谓“自禁也 , 自使也 , 自夺也 , 自取也 , 自行也 , 自止也” 。 但荀子并没有居停于此 。 他的问题是 , 如何“容”物 , 如何“浃万物之变”?不能保证“物”的普遍性与必然性 , 则前者将转成为“愚”、“妄” 。 换言之 , 圣人必然是“及物”的 , 同时是仁的也是智的 , 是尽伦的也是尽制的 , 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 。 是故荀子在理论上让圣王一体 , 圣、王分立将造成“圣”的纯粹抽象化即愚和妄 , “王”亦随之身死位易(《儒效》) 。
但牟宗三恰恰要追求没有“物”的现实限制的纯洁超越之“圣” 。 为此 , 他特别将“圣也者尽伦者也 , 王也者尽制者也”分开来看 , 认为后者仅仅为外部的形式规定 , 而前者才是内部的自觉实践 。 “是故徒以传经为儒 , 徒以‘列君臣父子之礼 , 序夫妇长幼之别’为儒 , 则是从孔子绕出去而从王者 , 是并未能了解儒家之本质 。 故儒之为儒必须从王者尽制之外部的礼乐人伦处规定者进而至于由圣者尽伦之‘成德之教’来规定 , 方能得其本质 , 尽其生命智慧方向之实 。 ”显然 , 王、礼被理解为仅仅只是“形式地规定” , 是外在的物性压抑 , 而内圣心性之学成德之教才是“自觉地实践” , 它已经自己给出了法则 。 牟宗三强调:“自由自主自律的意志连同它自给的普遍法则”是一体的 , 是一个名词 , 中间绝无异质;“自由自律的意志之自我立法是性体之不容已”;“依我看 , 意志底自律与意志底自由 , 康德虽然分两步讲 , 其实是同意语 。 由道德法则的先验性、普遍性、与必然性分析地逼至意志之自律 , 与由意志之自律批判地假定意志之自由为一设准 , 实无多大的差别” 。
如此说来 , 法则完全成为个体内部的东西 , 根本无需考虑他者 。 如果法则根本不用考虑“物”(包括他者、政治理念的技术化实现路径、政治活动的物质前提等) , 美将成为纯粹个体性的精神愉悦 。 如果美不顾及合规律性 , 而成为纯粹精神性的愉悦 , 难道它不是最大的意识形态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