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著有一部处世奇书——《智囊》。这本书在明代天启年间编撰而成,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时期,1200多个智囊故事,其中的人物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冯梦龙在开篇序言中,认为真正的智慧,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有很多所谓的聪明人,固守陈规吃了大亏,而愚昧的人偶尔也能做出上等的选择。所以冯梦龙收录了许多智囊故事,列举出来以提高读者的智慧水平,以及对事物更深的理解与选择。《智囊》第一部“上智”中,冯梦龙讲述了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众所周知儒家至圣先师孔子,一生提倡仁义,那么他为何要杀了颇有才华的少正卯呢?孔子主张仁义道德,这件事证明了他的虚伪吗?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文章插图

孔子罗列少正卯五条罪状书中说孔子与少正卯处于同一个时代,而孔子的弟子们,曾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论的蛊惑,离开孔子投奔了少正卯,导致孔子的学堂上渐渐空虚。等到孔子坐上了大司寇的官位,第一件事就是急不可耐地杀死了少正卯。孔子的弟子子贡看不下去,说少正卯在鲁国有着很高的名望,老师杀了他会不会不太合适?孔子语重心长地回答说,人有比盗窃还严重的五种罪恶,第一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第二行为乖张固执不改,第三言辞虚伪而偏能蛊惑人心,第四观点怪异却旁征博引,第五包庇别人的错误还为其辩白。如果一个人身上有此五种罪恶,那么就会被真正的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就是集这五种罪恶于一身,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自己必须要杀了他。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文章插图

对孔子杀少正卯的质疑在世人看来提倡仁义道德的孔子,做上大官之后,就杀了与自己有异见的人,实在是有点不光彩。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件事子虚乌有根本没发生过,关于这段公案古往今来都是众说纷纭,这件事代表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事件本身,所以十分有必要探究一下它的真伪。孔子杀少正卯,最早见于《荀子》与《说苑》的记载,“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史记》、《汉书》、《孔子家语》等史籍,也都记载过这件事。直到南宋年间,朱熹与叶适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孔子诛少正卯,不是圣贤的实录,《论语》与子思、孟子都没有提过这件事,而且儒家不会用杀,来解决思想上异同的问题,孔子本人也反对用杀用刑。清代的文人崔述 也说圣人不贵杀,哪会上任七天就杀了一个士大夫的?自此之后关于孔子诛少正卯一案,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文章插图

《论语》与弟子未提及此事的原因朱熹说《论语》与孔子的弟子,都没有提过诛杀少正卯的事,以此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其实其中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记载的原因也很容易解释。《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儒家著作,若记载孔子亲自杀人,难免会有损圣人形象。无论因为何种原因,杀人的行为毕竟有伤仁爱,再加上儒家有避尊者讳的传统,孔子弟子自然不太好提起这件事。同时记载这件事的文献也有很多,如《史记》、《汉书》等可信度较高的史籍,若是他人早就定成了铁案,之时事关圣人孔子,才引起了后世的广泛争论。值得一提的汉代之前的史籍,大多都记载了这件事,在当时并未有人质疑过,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孔子的地位与日俱增,若是毫无依据,汉代学者们绝不敢抹黑孔子。最早记录这件事的荀子,其本人也是个儒学大师,以传承弘扬儒学为己任,尽管他对孔子与孟子都提出过批评,但批评地确实言之有理,不至于对孔子进行刻意重伤栽赃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