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二 )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文章插图

春秋时期刑罚泛滥春秋时代处于早期文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野蛮与残暴的一面,而刑罚杀戮是当时统治者,最喜欢用的统治手段。《论语》有过记载,说孔子选择侄女婿的条件,竟然是免于刑戮,可见当时刑罚的泛滥成灾。崔述说春秋诛杀士大夫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身为士大夫的孔子,去诛杀另一个士大夫呢?其实这个说法并不能成立。因为孔子虽为鲁国司寇,但权力都集中在鲁国国君,与专权的季氏家族手中,孔子杀少正卯正是统治集团,借着孔子之手施行的一个阴谋。例如一些清代学者就曾说过,孔子虽然是大司寇,如果不请命岂敢专杀少正卯呢?对此也有人解释说,诛杀少正卯是诛杀大夫乱政,少正卯的异端学说为统治者所不容,孔子以教育家的身份做了大司寇,所以他来出面杀了少正卯,是最合适的人选。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文章插图

儒家对其他学派思想的态度春秋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于后世王朝是比较宽松的,但如果说春秋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那就谈不上了。春秋战国时代,有着自己的自由局限性,周王室实行集中权利统治,并没有过任何的民主理论与实践,这些古代王朝严惩思想犯罪,例如晋国的伯宗被杀,也是因言获罪。晋国的范文子替代其父范武子上朝,回到家给其父说有秦人卖弄隐语,唯独自己将其说破,气得范武子当即举起拐杖就打。由此可见在古代,因言获罪的现象比比皆是。儒家是个实践性极强的学派,他们对其他学说也很排斥,尤其是一些与儒家对立的学说,孟子就骂过杨朱与墨子无父无君。少正卯的奸佞形象孔子对犯上作乱的盗贼,是主张诛杀的,对于少正卯这样思想上犯上作乱的人,孔子也是十分痛恶不会手下留情,因为追求思想上的统一,正是孔子的毕生目标。从孔子罗列少正卯的五条罪状来看,少正卯思想极为活跃激进,言辞大胆又富有很强的号召力,企图在政治上获得完全的自由。这种思想与价值观,可谓是与孔子水火不容,孔子最痛恨的就是利口的奸佞小人,他认为这种人可以覆邦家,使国家陷入危殆。东汉学者高诱在注释《淮南子》之时,也说少正卯是“鲁之谄人”,东汉思想家王充,也在著作中认为少正卯是个奸佞。所以孔子大权在握之时,本着救国家于危殆的原则,杀了少正卯这一个佞人,当然是理直气壮了。【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
文章插图

孔子在刑杀上的现实一面《诗经》有云:“小人成群,思足忧矣”,所以像少正卯这样的小人多了,就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荀子作为儒学大家,深喑圣王之道的精髓,一语道破孔子杀少正卯的本质,而一些后人还天真的以为,儒家不会用杀来解决思想上的异同争端问题。孔子这样的守旧派,对于一些异端邪说也是同样痛恨,所以他拥有了权力,自然会杀掉少正卯了。其实孔子虽然不放弃杀,但他也对刑杀持有一定的反对态度,他认为最重要是教化,道德教化远比刑杀更有效,他曾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认为不加教育就杀人是暴虐的行为。但同时孔子在现实刑法上,也有十分现实的一面。他说“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 就是说,君子心中时刻敬畏法律,而小人总是心存侥幸。
荀子$孔子提倡仁义道德,而有了权力就诛了少正卯,冯梦龙点评直达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