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诗|赵依新作《物色》出版,以十年作品凝结文学评论“青年力”

近日 , 青年评论家赵依的一本文学评论集《物色》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 收录了作者近十年间创作的文学评论 。
言诗|赵依新作《物色》出版,以十年作品凝结文学评论“青年力”
文章图片

中国作协副主席 , 评论家李敬泽翻阅后 , 给出这样的评价:“这是赵依的第一本书 , 一位年轻的评论家寻找和锤炼自己的目光:她是敏感的 , 唯其敏感 , 她的目光中有一种珍贵的紧张犹疑 , 如琴弦颤动 。 有的评论家的思想是一条直线 , 而她的那条线波动缭绕 , 似乎她不是在抵达某个目的 , 而是在想象和探索某个空间 。 愿她永远这么紧张这么犹疑 , 正是以这种小心翼翼、专注和好奇 , 物色之微被辨析 , 世界与艺术之妙被窥看 。 ”
《物色》视角新锐、前卫 , 不仅关注当代作家 , 也关注文学现象
赵依 , 四川成都人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 , 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 从事文学研究和小说创作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曾获“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提名奖、《北京文学》优秀新人新作奖、“长征文艺奖”文学评论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 。 曾任鲁迅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 现供职于《中国作家》杂志社 。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生 , 90后批评家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 这本评论集可以看作是她作为一个批评家所提交的一份答卷 。
通过《〈繁花〉的可能性难局》《“逃离”与失落》《莫言新剧:且壮且歌 , 更进一碗〈高粱酒〉!》等评论 , 我们可以读到 , 赵依对当代中国文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见解 。
通过《“90后”的新媒体文学生活》《“90后”写作如何敞开?》《浅析鲁迅文学精神在青年写作中的缺失》等文章 , 我们可以读到 , 赵依不仅关注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 也关注同龄人中的同行们近年以作品堆积而形成的文学现象 。
言诗|赵依新作《物色》出版,以十年作品凝结文学评论“青年力”
文章图片

赵依
【言诗|赵依新作《物色》出版,以十年作品凝结文学评论“青年力”】相对于年长的文学评论而言 , 赵依的视角更新锐 , 更前卫 , 更能理解年轻作家们的创作意图 。
通过《物色》这部主题集中的文学评论集 ,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为大众提供了代际经验和切肤之痛 , 但文学也同样提供着恒常的爱恨情仇、人间烟火以及审美的欢欣喜悦 。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说 , 赵依所理解的当代文学 , 既是具体的作家作品 , 也是一道正在秘密流转的精神潜流 , 她与之对话 , 亦心存警觉 。 “观水有术 , 必观其澜” , 那些细微处的转折和用心 , 往往藏着新的文学想象和审美流变 , 而这正是《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一书最想辨明和确证的景观 。
言诗|赵依新作《物色》出版,以十年作品凝结文学评论“青年力”
文章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刘大先认为 , 赵依的批评有来路 , 来自在古典文论基础上的借鉴与发扬;有现场 , 立足现象与文本的观察、分析与判断;也有去处 , 去往对于我们时代文学多重维度与未来走向的思索 。 本色当行而不失灵动 , 让我看到一代青年的成长 。
邱华栋:她一直延续着自己古典学术修养的深厚功底
《物色》最不缺乏的就是观点 。
比如 , 赵依认为 , 当下青年作家们的写作虽不缺乏直陈现实和历史、以及重组个性化经验的意识与向度 , 也有以反讽的腔调明确旨趣者 , 但还多囿于自己的经验抒写而无法形成整体观 , 难以把握大变革的社会现实全局 , 精神力量和思想性相对薄弱 , 这对贯穿鲁迅作品的国民性批判和反封建精神而言无疑是缺失 。 但说到底 , 青年一代的写作尚未定型 , 内在的那个“我”正在实现着自我的发现、觉醒和重塑 , 这不单是文学的主题 , 也是现代人不可回避的人生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