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颜真卿的人气在书法史上一直是top2 , 行书有《祭侄稿》传世 , 强势摘夺“天下第二行书”的称号;而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只有若干临摹本存世 , 所以这《祭侄稿》大可算是真迹中的第一位了 。
颜真卿的行书能够从王羲之的规模下跳脱出来 , 另辟一路 , 的确有非凡的天赋 。 而他的楷书更是众多初学书法者的首选 , 可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 市面上关于颜楷的出版物最多的当属《多宝塔》和《颜勤礼碑》了 , 所以许多朋友就会觉得这两个碑上的字才是最纯正的颜楷 。
并且许多书法老师在推介临习范本的时候 , 也会将此二本作为“最佳”学习资料 , 但是颜真卿的楷书非常之多 , 怎么能够单单用这两碑就给笼统概括了呢 , 这是极大的误导啊!所以下面就由我替大家梳理梳理颜真卿楷书的各个面貌 , 希望能够使大家脱离“约定俗成”的套路 , 也暂时撇开别人的影响 , 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选择心中的“真爱”吧 。
01
萌新真卿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图片

《王琳墓志》
《王琳墓志》 , 2003年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 。 颜真卿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 是目前发现颜真卿最早的作品 , 那时的颜鲁公才34岁 。 可以看出刚过而立之年的的颜真卿还稍显稚嫩 , 许多字的结构也不够稳定 , 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 , 并没有典型的盛唐气象 。
比如“徐嶠”二字 , “徐”字过于耸立 , 右边“余”部的“人”字头形如一把没有撑开的纸伞 , 显得局促;“嶠”字左边“山”部与右边“喬”部等高 , 而“山”部下面空虚毫无支撑 , “喬”部下方“冋”的左竖也比较单薄 , 导致整个字形悬空 。 不过这位撰文的徐峤当时五十多岁 , 朝中重臣 , 能够放下心让年轻的颜真卿与之配合 , 也算是慧眼识珠了 。
02
初具规模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图片

《郭虚已墓志》
《郭虚已墓志》 , 1997年河南省偃师出土 。 此时颜真卿43岁 , 已入不惑之年 。 书法工稳了许多 , 字形上比9年前有了很大改观 , 也差不多快接近了我们一般印象中《多宝塔》那样的风格 。 观察单字 , 多少都有点朝右上倾斜 , 横画收起笔带有装饰性的下顿 , 比如“真”字的长横 , 明显是在尾端故意按压出一节 。
类似的情况还会在“丑”、“夏”、“六”三个连续书写的字当中发生 , 强调了收笔时的动作 。 这时的捺画也已渐刚挺 , “天”、“太”的捺笔就像宽刃大刀一样干脆痛快 。 线条更是张力十足 , 比如“郎” , “行” , “并”字当中的平行竖画 , 虽然对立 , 却都有外撇的趋势 , 这是典型的颜楷结构 , 可见此时鲁公已经在思考形成自家路数了 。
03
十年一迹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图片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 ,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 , 宋代移西安碑林 。 此时颜真卿44岁 。 离早期的《王琳墓志》刚好过了十年 , 可谓十年一迹 。 整篇结构严密 , 点画圆整 , 秀丽刚劲 , 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 是唐代“尚法”书风的代表 。
大家要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 , 《多宝塔碑》的单字大概在2.5cm*2.5cm左右 , 而且是唐朝写经的路子 , 写经有多大呢?大家看过敦煌的写经卷轴也许会有印象 , 也就1公分见方左右 , 所以说《多宝塔碑》是更偏向于小楷的 。 我们初学颜楷选它做范本 , 一般都是用来写比较大的字吧 , 至少都是5公分甚至10公分见方的中楷或者大楷了 , 这无形当中的放大也就造成了许多误解了 。